
一个有竞争力、有战斗力的组织必定是和谐的组织, 一个和谐的组织必须关爱每一个成员特别是底层成员,上下一心,万众一心。是所谓“仁者爱人”,“仁者无敌”。反之,鲜有不以失败告终的。
煤矿事故频发,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的爆炸事件更使人震惊!人们议论最多的是:我们企业的管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据说在吉化的员工中流传一个顺口溜:“装置可以爆炸,衣服不能穿差;管道可以漏油,不能不拣烟头;仪表可以全停,不戴胸卡不行;工作可以不会,条例必须会背;设备可以出事,走路必须排队。”。统一着装,不丢烟头,佩戴胸卡,会背条例,走路排队,对职工提出这些要求对不对呢?似乎不能说不对。但是为什么职工如此而反感呢?“发奖金时严重倾向管理层,本来有差别我们也没有什么意见,但是现在的差别动不动都是十几倍到几十倍!这让一线工人怎么想?会时时刻刻为装置操心吗 ?这是实实在在的安全隐患!”“有多年经验的岗位工人下岗,危险有害的岗位外雇不知情没技术的农民临时工顶上。”。
以上情况笔者未经亲自考证,不敢就事论事地发表议论,但是当前在企业管理领域确实存在一些深层问题和形式主义花架子倾向。近来很多人提出,要向解放军学习管理,这里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向解放军学习管理时到底应该学什么?解放军得以成为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并且保持旺盛活力的关键在于什么?
“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感叹:现在员工的价值观是惊人的多样化了,这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如果与当年革命队伍成员的复杂性相比,其实真算不上什么。当年参加革命队伍的人员成份十分复杂,所有革命者开始都来自于旧制度,来自各种各样的“山头”,不可避免地带着各种旧制度的“潜规则”意识。那些扛锄头的“泥腿子”、“煤黑子”、小资青年、骠悍的“山大王”、反正的俘虏兵……如涓涓溪流归沧海,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革命队伍,要将这样一群人锻造成为一支和谐的、有战斗力的军队实在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毛泽东并没有制定很多制度来强行“统一”什么,而是经常反复这样教导大家:“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同志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
几首当年的“通俗歌曲”唱遍军营:“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革命军人各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第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管是什么人,无论来自何处,一旦进入这个“革命熔炉”,就“化”平凡为神奇,不知不觉就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红军成为一支仁者无敌的军队。
解放军没有“潜规则”。在这种文化深刻广泛的影响之下,什么“潜规则”都被化掉了,人人忘我争当先进,而你所做的努力也决不会被漠视,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每周有总结,缺点、优点、表现都是透明的,有成绩可以说出来,有缺点可以做自我批评,谁也用不着斤斤计较。“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如果换成一个“领导”来代替这一切,又会是怎样的结果?“领导在和不在就会不一样”、“老板一来,文件上台,老板一走,麻将上手”。讨好献媚“老板”的各种“潜规则”就会变为升官加薪的捷径,而努力工作就变为愚蠢的同义语。
朝鲜战场上面对美军1100架作战飞机,志愿军当时不但没有飞机,甚至一部雷达也没有,防空武器极端缺乏,搜索空中目标全凭耳听和目视。中国军队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作战,硬是把不可一世的美国打回到谈判桌前的。直到今天,美国军人仍对曾与之对阵的中国军人怀有一种颇富神秘感的尊重,他们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蒋军、日寇和美军在惨败之下,开始学习解放军。模仿“谈心活动”、“宣传动员”。据资料介绍,美国的西点军校就挂着雷锋的巨幅画像,在西点军校的必修科目中,《孙子兵法》《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即属必修科。美国陆军参谋部有专门研究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机构。
如同现在中国一些人模仿西方企业的制度形式,却无法学到西方文化精神,搞得邯郸学步不伦不类一样,“谜一样的东方精神”也是那些军队所无法模仿的!其实他们根本不懂毛泽东和他的军队。他们的真正对手——实际是一种全新的军队文化!这种文化是一个“革命大熔炉”,化掉了旧军队的筋骨,使上、下、兵、民万众一心。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他所创造的文化不是写在书上供人欣赏阅读,而是如此深刻广泛地从军民的行为上体现出来!当看见对手士兵舍身炸碉堡、用胸膛堵枪眼的时候,敌方统帅就该悟出这背后的无形力量!可是,他们却诉求于武器、资源、谋略、制度、苛法,南辕北辙愈行愈远。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首篇(始计)中说: “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时,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孙子把“道”摆在兵法谋略之首,“道”为本,谋略为表,是本质与形式,目的与工具的关系,并认为得道与否可预知胜负。很多人认为中国兵家谋略学是纯技巧层面的,实在是谬之大矣!吴楚之战,孙武先劝吴王修明政治,苦练内功以待变,直至多年后昏庸的楚昭王和贪暴专横的权臣囊瓦搞得楚国外失道于诸侯,内众叛亲离,然后突然袭击摧枯拉朽一举消灭之。道胜在先,谋胜在后。“兵道”之极,在于上下可共生死,“形兵之极,至于无形”,这就是中国兵法的极致。靠“抓壮丁”和苛法维持的所谓国军“正规军”,怎能不天机难遇,如鸟兽散?
从基层士兵利益出发设计制度
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生前回忆:毛泽东任红四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时,常说的一句话是,在管理上“我们要与旧军队反一反。” 一支军队士气是否高昂,主要体现在士兵身上,不体现在官。官没有积极性没关系,下面提升上来的都有积极性,这方面不用担心。但兵没有积极性问题就大了,不能全部更换。一篇介绍杨成武红军时期事迹的文章中说了这样一个情况:每次上级发下来银元(军费),立刻分到士兵手中,党员士兵多点。士兵掌握保管权,不掌握使用权;军官掌握使用权,不掌握保管权——实行两权分治。毛泽东对旧军队军官克扣士兵军饷、伙食的行为恨之入骨,创造出世上独一无二管理办法。方志敏被俘时国民党兵搜遍全身没找到一个铜板,堂堂军长竟如此清贫!
毛泽东深深感觉到,士兵利益、官兵关系非常重要,对红军的生存、发展壮大并战胜敌人起着决定性作用。高度重视,亲自抓,建立专门机构来研究。从政治工作入手,对旧军队体制彻底改造。一系列组织、管理方法,军政分工管理体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一套完整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彻底改变人们旧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改变了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旧军队陈规陋习,让新加入进来的人感到耳目一新。
对企业而言,又何尝不如此。没有良性文化,潜规则泛滥,新来的员工也会被传染,然后会像瘟疫一样传染他人,传染到整个企业的角角落落,无孔不入。我们这几年企业管理的一个误区,就是把注意力全集中到“领导”身上了,甚至弄得底层员工与领导对立情绪很严重。国民党的军队就是败在这个问题上的。
力量源于细节、纪律源于自觉
军队的力量来自纪律,这一点没错。关键问题是,什么是解放军的纪律?这个纪律是怎么样建立起来的?
我当兵多年一直在野战部队,有时到机关办事,心里老觉得那些机关人员简直就是穿军装的老百姓。他们的枪支行包装备随处乱放,不像我们,连睡觉前鞋子的放法,牙刷牙膏,装备枪械,所有细小的物品摆放都要“归位”,都要做到闭着眼睛随手就可以拈来,这就是注重细节。我们一个连队两分钟就可以集合完毕,整装待发,靠的就是细节无止境的精益求精。
而那些机关人员,半小时恐怕都集合不起来。我经常杞人忧天地琢磨,要是真的开火,敌人突然派一支奇兵绕过我们这些野战部队,袭击后方机关,这些家伙恐怕连枪还没有找到,裤子还没有穿好就全都得当俘虏。这种情形在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确实发生过。记忆中“纪律”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再就是些军容风纪内务条例之类极其简单的东西,从没见过什么复杂的军法。而现在一些企业,制度、规章几大厚本,比教授学究的书还厚,这就是法令繁冗,管理之大忌。
产品质量源于细节,而细节掌握在底层员工手里。什么叫精细化管理?注重细节是现代管理日趋成熟的表现,从养成习惯到变成个人乃至公司的固有文化时,管理的水平与效率自然就体现出来了。国产车用的主部件配置多是进口货,可几十年质量就是赶不上人家。我觉得问题肯定出在细节上,不善待底层工人,他没有积极性,做事应付敷衍,质量以检验过关为目的。靠仪器电脑检验质量,而不是靠人的精益求精精神,看起来是个汽车,实际上很多工序做不到位,有些问题靠仪器电脑是检查不出来的。看不出来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这在老子的学说里称为“冥冥”。那些客户使用过程发现的有形的质量问题,就产生于这些“冥冥”之中看不出来的精神问题。
纪律源于自觉。纪律形成于平时训练养成的习惯,一种自觉行为。比如训练,每一个动作的细节,一个一个地纠正,一秒一秒地提高速度,服从命令,也就是无论严寒酷暑精益求精地操练军事技术过程中养成的。直到现在,要是谁在我面前恶作剧地喊一声“射击”,我的食指就会下意识地动一下。纪律就在我们心中!
军参谋长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支小部队在某山村休整,不幸被一大队伪军发现了。敌人悄悄地包抄过来,而我军浑然不知,依然正常操练,情势危险万分!这时,敌人的指挥官用望远镜观察,突然,一个细小的现象被他看见了。正在麦场上操练队列的一个八路军战士,耳朵上叮了一只小虫子,但是这个战士却全神贯注一动不动!敌人指挥官感到不妙,说:“这种纪律的部队最好还是不要去招惹它”!悄悄撤走了。
官兵和谐源于爱护
旧军队里那样的关禁闭、军官打士兵、挨枪托这些事,我从来没见过,因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说“不许打人和骂人”,那是犯纪律的。训练新兵时,一个江苏籍战士老是做不好,那时年轻气盛,恼怒之下,让他在烈日下“单兵操练”。为这事被连长狠狠收拾了一顿:“小军阀,发展下去不得了!”笔者当时对他这种上纲上线的“危言耸听”很不服气,闹了好一阵子情绪。后来想通了——这就是防微杜渐。没得说,老老实实深刻检讨。
国民党军队里官兵矛盾激化,打士兵是家常便饭。毛泽东领导的解放军官兵关系是怎么亲密起来的?有一次野外演习,为了按时到达指定地点,汽车在颠簸的山路高速飞驰,我们肠子都快颠出来了,大家呕吐得一片狼籍。突然副军长的吉普车不知从哪赶上来了,隔着车窗指着汽车连长的鼻子大发雷霆:“混帐!你以为拉的是一车石头吗?”。那家伙吓得头发都竖起来了,我们好开心。
还有一次冬季野外露营,高原实在是太寒冷了,零下40多度!刺骨寒风穿过厚厚的皮帽子的耳孔,一个哨兵的耳朵冻坏了。他自己开始没感觉,下岗后烤了一会火,突然惨叫起来,原来是火一烤耳朵化掉了。这个事故报到军部,那个团长很快被撤职了,听说被军长“骂”得很惨:“一个儿子养到18岁,这其中父母的辛苦你懂吗?人民把子弟送到部队,还没有打过仗,啊!耳朵没有了!你不知道外边是零下40度吗!为什么不提前采取措施?训练按实战要求就是蛮干吗?你有什么资格带兵?”
我接触最高的军事长官是我们副军长,训练场上确实大将军八面威风,军令如山——各部队首长接受命令——复述——分配给各下属部队——复述——向后转——跑步走——到达指定位置——根据命令结合实地情况执行。可是跟他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一个可爱的老兵头。一直忘不了他给我说的一句话:“要活九十九,粪叉拿在手”。表面意思就是劳动乃长寿秘诀,深意乃不能脱离群众。他是用这通俗简单的话语,教训我这个“新兵蛋子”一个深奥的道理,这就是毛泽东带出来的将军和纪律的全部。
我没有西方军队经历,故不敢妄言,但根据美军自己统计,越战阵亡的5600名军官中,有1013名是被自己士兵打死的,占18%。开火时不是想着怎么消灭敌人,而是找机会枪口瞄准自己当官的后脑勺,官兵矛盾激化到这种程度,再好的武器有什么用?国民党军队火线上携带美式武器装备成建制“反正”到我军的事情难以胜数,零星小股拖着枪跑过来就更不在话下,而且这是在特务密探满地,冒着被处死的危险情况下。这种军队能打仗?
企业的真实面貌,实际就取决于企业对待员工的态度。
“进步”与生机
我当兵那会,解放军每个兵员都有公正平等的“进步”机会,解放军不会埋没人才,军队需要大量的各种人才,政治的、军事的、技术的、医疗的、烹饪的等等,士兵经过日常训练和各种形式的集训,特别突出者还有机会送到更高一级的院校深造,为提高每个兵员军政素质发挥才能提供了各种条件。“擢拔大将于行伍,自古将相起寒门。”就是这种环境给每个兵员以积极向上、苦练技术、努力表现的极大动力,使整个部队充满勃勃生机。
如果一个兵无论是否天资禀赋身怀绝技,进了军营就注定永远是个小兵,永无出头之日,这种制度安排之下,他有什么理由努力?
在日本丰田公司,那些行之有效的合理化建议都能得到公司的重奖。丰田车工部一个叫铃木胜康的工人,提出了一个消除座位下弹簧发出“格吱”响声的建议。很简单,就是在接头部位涂上石蜡,然后烘干,问题就解决了。这个小点子使用后客户大为满意。铃木胜康因此得到了公司10万日圆奖金,还申请了专利加以保护。在四川丰田,每个车间都有一个区域,专门用黑板甚至用绳子挂起一些纸张,多是流程的每一步质量管理,但更吸引人眼球的是一张张工人们来自生产中的保质增效又降低成本的建议图。一张图纸上,清晰地画着一个工件,该工件属于易损工件,需经常更换。而工人在实践中发现,该工件易损部位只是头部,可以单独更换工件头部,完全不用整个工件更换,这样无疑将降低成本。
这里面有个对员工的正确认识和态度问题,企业的积累有两部分组成:一是以利润和再投资积累起来的物质资本;二是从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经验积累使技术水平能力熟练程度提高形成的特殊资本,这是最有活力的要素,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与后者高度相关。
毛泽东提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群策群力,碉堡攻不下来,就靠“火线攻关小组”,三个臭皮匠,就是诸葛亮。什么“麻雀战”、“地道战”,神出鬼没,搞得日本人和老蒋焦头烂额、草木皆兵!1969年,北京某企业各车间就“普遍建立了技术人员、干部和工人三结合的技术革新小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本土却没有得到认真扎实深入的实行。据报道,这个发明很快传到日本,并被广泛认真地制度化到企业TPS管理中。
源与流,道与技,难道不值得中国模仿者们深思!
“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简不可以合众”
《 淮南子·诠言训》中说:“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简不可以合众,大乐必易,大礼必简。”毛泽东把中华文化中的制度艺术发挥运用到极致!天然无雕饰,至情至理,长期坚持不懈。为人民祖国而战,自觉遵守纪律,遇事群策群力,已经成为解放军每个指战员的日常习惯和行动准则;相反,蒋介石大量引进西方军典和“先进管理方法”,“总裁训示”不断,繁文缛节连篇累牍,“手谕”频频,法令苛繁,抓夫派饷,任用亲信,买官卖官,鞭打士卒,枪毙逃兵,吃空额,喝兵血。士兵朝军官开黑枪,就是官兵严重对立的结果,军队战斗力的彻底丧失。企业也一样,劳资隐性对立,意味着企业竞争力的彻底瓦解。发达国家企业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他们有一整套办法协调这个问题。
一个公司的规章制度,加起来常常相当于十几本大部头的书。尽可能详尽的规章制度是需要的,但是企业的文化——“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更重要。后者是灵魂,前者是躯壳四肢,两者合二而一才是完整的,有灵性的。
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或经营过程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或应尽的义务。是否承担...
企业文化已成为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企业文化与管理的融合,特别是与企业愿景目标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