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不妨给转型的中小房企应有的掌声

企业报道  2015-08-20 19:43:11 阅读:
核心提示:截至8月11日,沪深两市共有21家房企公布了2015年的中期业绩,其中12家出现净利润下滑,多家房企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50%。

  ■ 林春浩 财经评论员

  截至8月11日,沪深两市共有21家房企公布了2015年的中期业绩,其中12家出现净利润下滑,多家房企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50%。而随着竞争加剧和赚钱效应的减退,越来越多的中小房企选择“逃离”,一边剥离房地产业务,一边向金融、贸易、体育等不同领域转型。(8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

  近两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下行,房地产行业的利润越来越低,由原来的黄金时代进入了白银时代,大部分房企特别是二三四线城市的中小房企,普遍陷入经营困境,早已不是行业秘密了。如今,中小房企纷纷选择离开曾经苦心经营的领域。这种壮士断腕式的做法,看似悲壮,其实不失为当下最明智之举。

  笔者看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行业品牌马太效应,万科、恒大、绿地等千亿级战略群体,销售额已经连续多年在数万家地产企业群体中遥遥领先,其品牌聚集效应和光环效应越来越明显。在房地产市场普遍供大于求的今天,中小房企由于资金链较弱,很难进入利润较高、市场周转速度较快的一线城市,但二三四线城市市场已经过度饱和了,竞争日渐残酷,而且,中小房企开发出来的产品,无论是品质、形象还是服务,基本都无法跟大品牌相抗衡。因此,中小房企的市场竞争力随之越来越弱,库存去化也越来越困难。

  众所周知,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几乎所有的房企都是依靠高杠杆融资模式运作。由于中小房企都缺乏银行业成本相对低廉的融资渠道,它们往往只能选择高利息的民间借贷途径实现融资。这种方式在房地产能够实现快速销售的时代,还可以勉强维持运作,可是一旦出现产品滞销,用资成本将随着去化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并可能由此产生还款违约风险,进而引发系列社会问题。目前,相当大一部分中小房企正处于这种尴尬境地。

  与此同时,一些大品牌房企为了更好地布局全国市场,进一步提升品牌综合竞争力,亟需以较高的效率,进入二三四线城市地产市场,并购方式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之一。笔者认为,中小房企如果在此时毅然选择寻求并购,或出售资产的方式退出市场,其所持资产基本能够以较高的价格变现。虽然可能会有一些损失,但也多了一些利用盘活后的资金重新开展投资的收益,予以有效弥补。

  纵观中小房企转型后的新去向,主要集中于金融、贸易和体育等领域。笔者认为,在这些新的领域里,它们原有的一些资源,仍然可以得到高效利用。因为这些领域基本都跟房地产有着较深的业务渊源。

  比如金融,几乎所有的房企都跟金融业关系非常紧密,金融机构与房企之间,往往长期都处于甲方乙方的合作状态,相信中小房企经营者介入金融行业后,将会充分利用自身对借款人的深刻理解,推出系列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解决方案,或开拓出比房地产盈利能力更强的金融经营模式。

  如果中小房企转型进入贸易行业,它们的竞争力将可能被更大程度地激发出来。毕竟,房地产企业的核心工作就在于市场营销。而且,房地产的营销水平还是众多行业中最高效的之一,也是促销实战经验最丰富的行业之一,在以营销为核心业务的贸易领域,中小房企经营团队无疑会如鱼得水。

  至于体育行业,相信大多数房企都与之有过深度合作,至少理解较为深刻。有些房地产企业干脆直接控股或投资或赞助体育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大连万达、广州恒大等都是表现较为突出的足球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笔者看来,目前中小房企的转型方向仍然普遍以相关联行业为主,未来的市场风险并不大,而且行业利润普遍可以预期,至少都比目前去化无望,更不敢开发新产品,乃至于坐吃山空的状况大为好转,对于社会资源的配置而言,无疑具有进一步优化的重要意义。因此,不妨给转型的中小房企一些应有的掌声。

更多专题
社会责任助推公司治理

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或经营过程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或应尽的义务。是否承担...

心诚谋发展 志专展宏图

企业文化已成为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企业文化与管理的融合,特别是与企业愿景目标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