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人生搏击两昆仑

企业报道  2015-08-20 19:38:06 阅读:
核心提示:边士刚,满族,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中国保险学会会员、深圳市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深圳港澳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前海大磨财富管理中心(深圳)有限公司总裁、九州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拟任负责人。

  ■ 李书忠 本报记者 王萍

  历史上的满族人,勤劳勇敢,豪爽朴实。他们的祖先最初生活在长白山下,松花江畔,以渔猎为生,骨子里有着极强的尚武精神,个个擅长骑射,骁勇善战。据说,满族入关之前是渔猎民族,而非游牧民族,过的是定居生活。他们从小学习骑射,个个练就了一身上乘的马上功夫和百步穿杨的过人本领,正是凭着这非凡的骑射功夫,金戈铁马,逐鹿中原。

  上马能打天下,下马能治天下。英勇的满族人不局限于一隅一地、一城一池。他们胸中装乾坤,两眼放世界,从白山黑水中走来,从刀风剑雨中走来,发挥与强手较量,在狼群中搏杀,到虎口中拔牙的搏击精神,用鲜血和生命为子孙后代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他们文韬武略,统治中国三百年。在这一伟大的民族中,曾出过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乾隆这样的明君;也出过完颜阿骨打、多尔衮、多铎这样的大英雄,更出现过纳兰性德、曹雪芹、老舍这样的大文学艺术家。

  边士刚,满族后裔,1978级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按照当时国家包分配的原则,与其他众多的77级、78级毕业生,怀着“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责任与自负,步入科研、教育领域或党政机关的领导岗位。也许自古以来满族人骨子里自然形成了驰骋沙场、不安于现状的先天基因,在辽宁省机关党委、辽宁省干部管理学院吃了两年多的皇粮、拿了两年多的国家俸禄后,带着浪漫诗人徐志摩笔下“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诗情画意、带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决然而然的辞职下海。之后,经过几十年的搏击与打拼,凭着深厚的文学基础和心智,成为了一代学者型的保险专家。

  除在行业内担任高管外,边士刚还被联合国文联企业文化委员会聘请为执行副主席;被中国中央名人书院聘请为副院长。

  与“保险”意韵相通

  科班出身的边士刚,才华横溢,进入大机关后,充分展示了驾驭文字的能力,写材料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字字珠玑,篇篇精品。党政机关的板凳还没坐热就转向了保险业,从此一发不可收。

  边士刚毕业后分配到了辽宁省机关党委,后到辽宁省管理干部学院。初出学门能迈进省府的门槛,应该说经年寒窗换来了安乐窝。业余时间,撰写自己爱好的诗歌、散文、小说。知足者常乐,安贫者万有。怎想,大机关的板凳还没坐热,他却跑到了胶东半岛烟台、威海市应聘去了。此时正值国家十四个沿海城市进一步开放。

  边士刚调进了烟台市人民保险公司。

  这种选择令人费解。也许他本人当时也宛若置身“迷乱的星空”,不知所至,不知所终。

  但细细摩挲开来,还是能把握到物我之间的脉络。他因文学而惰性舒卷不羁,而“保险”业这一富于刺激、挑战性强、有“险”可走的行业,他一扎进去就发觉自己除了“文学”而外,趣致与意韵与“保险”相通,以至于他不再旁骛他业,沉湎其中而一任经年。

  业余时间,他还是照“玩”文学不误,诗情灵动,胸臆勃发的小诗,散文诗随意拈出,逼近笔端。

  创造事业的“仙境”

  风景旖旎的养马岛、空灵毓秀的蓬莱阁,只是他过眼的“风景”。他心中的“风景”是让“八仙过海”变成“九仙过海”,显通自己的能量,创造事业上的“仙境”。

  胶东半岛改革的强劲阵势曾经吸引了他。因他文笔犀利、撰写的分析材料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加上对保险业未来的发展有独到的见解,很快得到领导的赏识,并委以人保公司烟台市分公司办公室主任的重担。

  生活中,文人墨客除与“放荡不羁”挂上钩外,与“不安分守己”也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这大约与文人的“自娱”与“娱他”的骨性有关。

  风景旖旎的养马岛、空灵毓秀的蓬莱阁,在他眼里成了过时的风景,唯有“八仙过海”的传说,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烟台的海上,经常浮现出“海市蜃楼”的仙境,他有时将这虚无缥缈的美景,以浪漫诗的方式跃然纸上。他经常将海上的“海市蜃楼”仙境,复制到现实生活中来,陶醉其中。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海市蜃楼”在哪里呢?冥冥中,生活、工作中的“海市蜃楼”在他心中似乎已成雏形,他决心演绎“九仙过海”的创业故事,用自己的灵性和睿智,过海显能,创造事业上的“仙境”。

  梦中是此处 醒来方觉迟

  八十年代初期,中国东南端沿海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推动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海市蜃楼”如同灵童转世降落在深圳,成为他实现梦想、干事创业的“伊甸园”。

  当时,深圳已名震华夏。如同冲决钱塘江的大潮,这里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道百年初现的连天风景。

  初闯深圳的边士刚踏上这片南国的红土地后,感觉这里就是他要的“海市蜃楼”,他感概道:多年寻梦寻得好艰辛,却原来梦中是此处,醒来方觉迟。

  他为这座改革名城疾管繁弦般的快节奏律动而深深吸摄了。铜琵铁铮唱大江,妩媚温香的南国边地成了他眼中雄性勃发的中华男儿,他决心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他搏击青春和人生的舞台。

  凭着实力和水平,边士刚初到深圳就被太平洋保险深圳分公司招致麾下,随后户口、人事关系一路绿灯。上班干的依然是机关文牍类的工作。

  写材料、搞调研,这是他的拿手好戏。但他深知,自己学的是中文,虽然干了几年保险,但毕竟不是自己的专业。保险工作粗看上去无其深奥,但深入内里便知其涉及的方方面面知识很多。经济运筹学、市场学、心理学、社会学,边缘交叉,其自身又有一整套理论与实践运作的基本学识。而深圳又不同于其他地方,保险公司群雄鼎立,相互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因此他工作伊始,就下决心再学习,再实践,打好坚实基础,为日后的发展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这期间,除了高质量的完成诸多文字材料以及琐碎的杂事外,他一有时间就到处跑。调查分析,实例解读,与公司年轻的业务人员四处出击,体味一线员工的辛苦,也了解业务运作上的筹谋和策略。

  他思维活跃,不是那种书呆子型的知识分子,这得益于他能诗善文。诗歌能使人灵动、睿智、机敏,更能使人深邃、雄博、宽展。诗人的通病就是好高骛远,幻想漫远不着边际,而他恰恰是务实型,干什么都讲究实打实。他口才很好却不喜欢口若悬河,作诗时是深思熟虑后写于纸上而不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信口吟诵。这样,他就有了一份诗人气质,而多了一份实干者的沉稳和深思熟虑。

  初始不错,他干的得心应手。

  别人闲下来他却在忙于读书。这期间他大量翻阅有关保险学的种种书籍,如春蚕嚼桑。

  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最祛劳解疲的方式是阅读。他在这段苦读的时光里,思维奔走激荡,结合深圳经济特区保险业所欣逢的发展机遇,深圳诸多的保险机构、保险行业相互竞争、各种险种层出不穷、市场经济中的大保险在这片土地上竞展新姿的具体现实,他由宏观到微观,又从微观面宏观地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在他看来,一个不会思考抑或说没有思想的实干家,充其量只是一部盲动的机器。

  他开始提笔写专业论文。

  浪潮初起,并不宏观。他静悄悄地写了一些之后,觉得藏诸箧内不若将它们一一变成铅字。于是,他将这些文章投递出去。不经意间,他获取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寄往全国各大学报、保险专业报刊的文章——其中大部分属于保险方面的论文——先后刊发出来,如同波涌淘飞、连天雪浪。

  其中有的还获得了国家级的奖励。

  如果继续投入进去,有可能进而著书立说,成为专门的理论著述家。只是他的意趣与追求并不在这上面。理论总是纸上的,而实践之树常鲜常活。他不过是牛刀小试,或者说为了日后的一展身手练好扎实的拳脚。

  凭借这些成果,他被评上了高级经济师。三十几岁,成为深圳保险业中教授级的人物,可以说是事业有成,专攻有果,而且其果颇显巨硕。

  他拼命工作,恣意挥洒自己的精力与热情。单位里上上下下,从老总、副总到各处室的头头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对他的工作也无可挑剔。他是公司里年轻的正科级干部,适逢公司要提拔一名年龄较轻的调研处处长,领导手中备选的名单长长的一串,他终于一枝独秀,脱颖而出,在人才济济、英士多多的公司才俊中成为众人仰视的翘楚。

  他当上处长,自忖是公司领导,尤其是老总对他的厚爱。其实,这应了文学作品中众口交誉的一句名言:是鹰,总会翱翔于万里浩渺云空。

  1994年,深圳太平洋保险组建人身保险部,边士刚被指派担任该部的总经理。

  一酬壮志的机遇又一次朝他展开了双臂。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诺大的太平洋保险公司,并未给新组建的寿险分公司注入哪怕一分钱的资金。“太平洋”实力雄厚,财力充盈,并非无资可投。至于何以至此,其内情不得而知,但是起码有一点可以清楚,那就是老总们定是相信边士刚的能力,不然,他们就不会让他去膺此千斤重任的。

  名曰“寿险部”,其实,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没有启动资金,没有办公地点,甚至连起码的管理、业务人员也没有。

  可是却有了一位日后在深圳保险行业中名气不小的“边总”。

  边士刚走马上任。

  他向公司借贷了20万元的启动资金,在一栋写字楼里租赁了两间屋子,连同他总共三四个人,寿险部正式挂牌营业了。好比一张白纸,他将自己比作一杆笔,而才智与魄力则是色彩,未来的蓝图如何去描绘、去涂染皲搓,边士刚此时已构思在胸,只待“搜尽奇峰打草稿”了。

  草创期的种种难处自然无法具诉其详,那些日子里无法形容的焦灼以及心力上的疲惫也很难用语言来描述。无数个后来登上辉煌之巅的成功者回想起初步时的情景往往不寒而栗,或者说不堪回首。而他回忆起这段历程时用的是“从容”二字。而这“从容”的背后,几多悲苦几多艰难几多砭骨劳累只有他自知。

  公司也很快红红火火。一个个科室陆续建立,人员从无到有,队伍从小到大。12个管理部门,25个营业部,1100多名干部员工的大公司,在他的“三无世界”里隆然崛起。

  这部具有传奇色彩的创业史,在深圳也许不那么辉煌,但是对于“太保”公司来说,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了。

  个人价值发生“核变”

  物理学上有个“轨迹”与“位移”的定理。一个点在空间移动,它所通过的全部路径即“轨迹”;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即“位移”。边士刚也在顺着“保险业”的“轨迹”,不断的“位移”。于是,个人价值发生了“质”的“核变”。

  有人总结道,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坐车的、有拉车的。那么,已小斩成就的边士刚总经理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呢,他自诩自己一辈子永远是个“拉车”的。1996年底,一个偶然的机遇,经时任深圳市副市长宋海推荐,边士刚赴任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深圳分公司兼中旅信保险代理公司总经理,以后又到民生人寿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任副总经理、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拟任总裁助理兼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从此可以看出,每一项职务就是一份责任,就是一份担当。

  2007年初,他头顶着无数个光环来到了安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安邦寿险个人业务、银行代理、车险等业务渠道的策划工作,结合中国保险市场,运用国内外产寿险公司的经验,规划和建立了各业务渠道具有差异化和竞争力的市场策略,参与建立了与之配套的业务模型、渠道管理模型、团队经营模型和电话销售模式,实行了产寿险联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边士刚在担任总公司稽核部总经理期间,以“合规经营、依法运作”为抓手,严肃纠正业务发展中的违规操作问题,严打假赔案、假保单、鸳鸯单、埋单、挪用保费等违法乱纪行为,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稽查考核机制,在常规稽核和专项稽核方面小有建树。在河北分公司主持全面工作的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和业绩,2007年10月至12月份,他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快速切入市场,不仅使保费收入由4900万上升至1亿元大关,创造了邯郸、邢台月保费200—300万平台且无应收的现象,而且全省综合成本率也在总公司达标以内。银保业务3.2亿,在全国安邦系统名列第三。团队建设实行“以德行定取舍,以贡献定薪酬,以能力定职位”,形成了较大的企业凝聚力。

  2008年底,边士刚总经理华丽转身,又以崭新的姿态阔步迈进长安责任保险公司的门槛,担任总公司新闻发言人,工程质量责任险部的总经理并兼品牌宣传部总经理。一上任,他就提出了“做优车险、做好做大责任险,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之路”的经营思路,组织编写了《推进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实施方案》、《承保项目审查材料》和《前期展业信息表》,以指导分公司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业务的开展。同时为了便于工程质量责任险业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抓住源头,全程监控”为指导思想,制定了《工程质量责任保险风险控制手册》、《工程质量责任保险承保实务细则》和《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理赔实务细则》,制订了从承保到理赔工作的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在公司承保的珠海格力广场和苏州天辰花园两大项目中得以运用。

  他在山东分公司兼任党工委书记期间,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注重德才兼备培养、选拔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在厦门分公司担任总经理期间,仅一年多的时间,就推行了创新经营的销售政策和差异化标准化的流程服务模式,使厦门公司由一个刚刚起步百十来万保费的新公司,发展成为3500多万在厦门保险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专业责任限公司,在18家财产险公司中排名第9,人身险业务排名第5,综合成本率由初接手时的1086%降低到99.23%,实现扭亏为盈,并培育了一批专业敬业的管理销售精英团队。

  “保险专家”的社会责任

  他是一个铮铮硬汉,也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强人。他的血管里,不仅流淌着“满族皇家”的血液、强硬“铁骨”的成份,也有不断生发的“柔情”。既为企业担责,更为社会担当,被称为具有社会责任的“保险专家”。

  他无论在哪家公司担任总经理,除了关注保险数字外,也关注社会的和谐发展。他工作起来给人的感觉似乎不近人情,其实,他是一位感情特别丰富、性情特别丰满的领导者。他写诗写到动情处会泪流满面,写小说写到仗义执言时,会义愤填膺、拍案而起。

  他在安邦保险河北分公司担任总经理期间,公司一位叫魏燕超的员工不幸遭遇车祸,因家庭困难无钱进行后期治疗。为了帮助这位员工渡过难关,他在全辖内发出了向魏燕超捐款的倡议。在分公司的捐款仪式上,他第一个走向捐款箱。在他的带动下,公司内迅速掀起了一股股爱心捐款的热潮。在长安责任保险山东分公司兼任党工委书记期间,积极落实山东省慈善总会制定的《2009年全省“慈心一日捐”活动实施方案》,发动全辖干部员工开展了“慈心一日捐活动”。

  俗话说,山高我为峰。边士刚总经理在越过一座座职业的“高山”后,已经站在了职业生涯“之巅”。但是,他常说,创业无止境,要活到老干到老,让职业“文学”这部大书有声有色、作一个靓丽的尾声。

更多专题
社会责任助推公司治理

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或经营过程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或应尽的义务。是否承担...

心诚谋发展 志专展宏图

企业文化已成为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企业文化与管理的融合,特别是与企业愿景目标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