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建辉和李巧珍是陕煤化澄合矿业合阳公司地面建筑工地上的一对“夫妻档”打桩工。
一台打桩机是他们的主要操作设备,每到一个新工地,就得租车把机器运送过来,这台打桩机已经工作了八个年头,是他们全家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
夫妻俩是河南洛阳人,这次来陕西揽活,是他们第一次出省。
“我们一般在省内找活,出省的话,不仅成本高还离家远。”工地上的机器轰鸣声很大,每次对话时,不得不靠“喊”,“今年活少,不好找,只能出来想办法!”
王建辉今年40岁,比妻子小一岁,家里有俩男娃,大儿子已经19岁了,在技校上学,小儿子17岁,正在读初中。
“干打桩多久了?”笔者问到。
“七八年了!”王建辉告诉笔者,以前他们家全靠种地,3亩滩地和5亩坡地,一年下来,落不下来几个,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为了能多挣点钱,八年前,王建辉夫妻俩索性把家里的地租了出去,跟村里其他人一样出来打工。
“这是我们自己的打桩机。”指着眼前正在作业的机器,妻子李巧珍笑着说,“这几年还多亏这,一年能赚个十来万,比种地好多了!”
虽说王建辉和李巧珍都只有小学文化,但他们却也早早立下了共同目标,那就是多挣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还希望孩子能考上个好大学,这样毕业了也好找工作,不能再让孩子像自己一样辛苦了。
李巧珍的工作是操控机器设备下吊导管,机器伸出长臂夹住导管,吊到半空中,再一点点放下,丈夫在打桩口接应,抱住吊着的导管,一点点地与底下的导管口对齐。
“这样太累了,何不雇个帮手?”看到眼前这个的工作,笔者不禁问到。
“干活的时候倒没觉得很累,就是每天收工回家就感觉全身像要散架一样。”李巧珍告诉笔者,今年活不怎么好找,工人工资只涨不降,为了把开销降到最低,我俩觉得还是夫妻搭档好,比较齐心,挣得还多,也能互相帮衬着。
李巧珍是这个工地上唯一的女人,俩口子住在工地提供的单身宿舍,每天一个人只需给灶上交15块钱的伙食费。工地虽然生活很辛苦,但夫妻俩总能苦中作乐。王建辉喜欢在收工后,走在矿区的河滨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李巧珍和丈夫一起用手机听音乐看电影,或给儿子们打电话,家庭的温馨总能让他们忘却苦和累。
位于陕西关中西部的宝鸡市,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中国“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
杭钢集团公司党委全面开展 “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坚持把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经营业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