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成都广达跨越背后

企业报道  2015-08-06 17:29:25 阅读:
核心提示: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成都广达已经连续几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而像成都广达这样的企业,在成都高新区还有很多。

  ■ 王楠

●成都广达员工“与广达共成长” (资料图片)

●成都广达员工“与广达共成长” (资料图片)

  “把握好这一时期产业的发展方向 ,提前谋划提前准备就能赢得市场。”

  “公司超过一半的员工有技术背景。我们的研发投入一般在总收入的10%上下,去年甚至超过了10%。”

  “(盈创动力)帮我们做了担保,用我们的知识产权作为抵押物,拿到了500万贷款。这正是中小企业所需要的救命钱。”

  作为一家成都本土科技型企业,今年1月,成都广达在“新三板”正式挂牌,其全国布局进一步加速。即使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成都广达已经连续几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幅度:2013年,销售收入增长超过50%;2014年,销售收入增长90%;2015年,选择广达产品的省级广电系统个数继续增加。

  成都广达是如何做到的呢?

  重视研发

  科研投入占总收入一成多

  据成都商报报道,同其他行业通过“互联网+”转型升级一样,三网融合成为广电硬件行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期。广达正是抓住了这一发展机遇,从一家面向省内的广电系统的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客户遍布全国广电系统的公司。

  最近,正在做网络优化的天津广电也来到成都,同广达会商网络优化方案,“我们已经不局限于做产品,还要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方案,提高用户粘度。”

  “把握好在这一时期产业的发展方向 ,提前谋划提前准备就能赢得市场。”成都广达研究院副院长谢春利告诉记者,今年广电市场上的设备采用的制式与去年有所不同,“我们凭借对行业的预判提前着手,生产的产品正是今年的主流制式。”

  在顺利生产出适应市场新形势产品的背后,是成都广达对技术的执着。谢春利告诉记者,公司400多名员工中,研发队伍有100多人,“还有100多人的售后服务团队,里面也有大量的技术人员,可以说公司超过一半的员工有技术背景。”正是这样一支强大的技术队伍,令广达的产品不仅仅局限于用户家中的机顶盒,还顺着机顶盒一路逆行,直达运营商的机房,拥有了提供广电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目前在全国广电行业里,能够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屈指可数。”

  如此强大的研发实力,依靠的是大手笔的研发投入,“我们的研发投入一般在总收入的10%上下浮动,去年一年的科研投入甚至超过了10%。”

  融资助力

  轻资产企业解决资金困难

  其实,成都广达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13年,他们在扩张市场时,遭遇了每一家中小企业都会遇到的难题——资金紧张。

  “我们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非常高。”成都广达企业发展部经理陈利君坦言,2013年下半年正是公司预计的市场扩张期,“可是购买原件需要提供预付货款500万,公司的确有些捉襟见肘了。”

  那些日子,陈利君为融资跑断了腿,可是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在融资方面有着自己的先天硬伤——轻资产,无抵押物。陈利君回忆说,后来是在高新区管委会介绍下找到了盈创动力——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下属国有独资公司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他们帮我们做了担保,用我们的知识产权作为抵押物,通过‘成长贷’拿到了500万贷款。”

  也就是在2013年,成都广达销售额过亿元,“虽然只有500万贷款,但正是中小企业所需要的救命钱。”

  像成都广达这样的企业,在成都高新区还有很多。今年,成都高新区正式获批全国第八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也是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创新中心牵头制定了并发布了《创业天府高新区引领工程方案》,研究拟定了成都高新区“创业十条”支持创新创业,设立创业扶持资金,每年拿出1亿元,支持成长型科技创业企业发展、创业载体打造、创新型孵化器引入等。此外,还启动了高新众创空间建设,积极打造创业天府旗舰。成都高新区将力争年底前引入创新型孵化器10家,引进各类科技创业企业500家以上、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200人以上。

更多专题
始终行走在服务价值之路

“扁平化”管理的核心是,缩短管理链条。就是分局的决策层直接管理到作业层,促使生产指挥一步到位,减少中...

三洋的中国市场布局战略

灵活的高度本土化机制成就了三洋商用事业在大连的成功。三洋电机商用事业在中国共建有16家合资合作公司,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