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探因“空降兵”之落马

企业报道  2015-07-21 10:50:19 阅读:

  近年来,“空降兵”一词,相信人们一定不会陌生。“空降兵”是指企业直接从外部引入的高管人员,他们承担着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重任。空降兵的加入,往往使得一些企业浴火重生,形成新的生命力和竞争优势。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却看到“空降兵”如中了魔咒一般,像流星雨般纷纷划过天空。

  为什么“空降兵”们踌躇满志、风光无限地进入企业,却又在人们的一声叹息中黯然离去?为什么企业礼贤下士,求贤若渴,高薪引进的人才,最后却被视为庸才而遭逐客之礼?笔者对此反复求证,认为“空降兵”的落马现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

  1.不“知己”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不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败”。“空降兵”,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不知己,即不了解自己所统驭的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情况,不了解企业具有什么样的行事风格及文化特点,就无法做到日后经营管理中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特点,尤其是有自己特定的“公司政治”,相应地也会有自己的组织、人事、流程和制度安排。“空降兵”由企业外部进入企业内部,虽然摇身一变,由一个“外部人”成了一个“自己人”,但作为高级经营者,在“知己”方面,与那些从企业内部步步提升而来的高管人士相比,绝对还是弱项。此其一。

  其二,“空降兵”们不知己也就罢了,偏偏历史还把他们推向企业的高台,他们高高在上,如此,了解企业内部的真实情况就更难了。在不完全了解企业的情况下,还要烧“三把火”,推行自己的主张,势必会激起企业内部的各种抵制,招致各种不满。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空降兵”的命运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2.不“知彼”

  非但不知己,很多情形下“空降兵” 也很难做到知彼。“空降兵”之所以成为空降兵,大多是因为他们在原有企业、原有领域、原有地区做出了突出业绩。然而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有其特定资源、特有环境和特有行业特点。一个行业、一个地域、一个领域的成功经验是否能复制到另一个企业、地区、领域,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探讨的事。如果空降兵在对现在的企业“不知己”的情况下,强行将自己以前的成功经验推向一个自己不了解的领域、不了解的企业、不了解的地区,那么这种“不知彼”,势必也会给企业带来较多的经营不确定性或经营风险,结果自然是凶多吉少。

  3.被“神化”

  中国人崇拜英雄,相信能人,对能人作用过分夸大,喜欢把能人和英雄树立成“神”并寄予厚望。这种现象在管理学里被称为“晕轮效应”。从政治家到企业家,失败常缘于被众人过高的期待架空。“空降兵”以其曾经的辉煌被视为能人和英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出众,才能被“问题企业”视为救星,引为上宾,委以重任。但是,人往往被抬得越高,摔得越死。要知道,一个“问题企业”本来就是问题多多,想指望“空降兵”一下子改变谈何容易!人们常说做好一件事,要一年摸情况,两年打基础,三年见效益。但现实中,有几个“病急乱投医”的企业主能够给“空降兵”如此从容的时间呢?上了神坛是神,下了神坛便是凡人,短期不见效,性急的企业主只能打发“空降兵”收拾行囊走人!

  4.失信任

  企业主对“空降兵”缺乏基本的信任。这种现象尤其在家族企业较为普遍。家族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一般比较复杂,面对“空降兵”和“自己人”的权利纷争和相悖,企业主骨子里往往相信的还是 “自己人”,所以在这样的企业里,以“空降兵”为代表的改革派,若与和老板一起创业的亲朋故旧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相交锋,恐怕结果常常成为“戊戌变法”的翻版。

  对此,笔者认为,单方面用“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来解释这个现象未免过于简单,也无济于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降兵”们也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真正在努力通过工作业绩来求得老板的信任呢?是不会——没有真本领、不能——氛围所致,还是不愿——觉得不值得?

  再有,从企业主心态上分析,对“空降兵”还是信任不足的。笔者认识一位国内非常知名的民营企业家。他苦心挑选、引进“空降兵”,一年下来,给企业造成了2000万元的亏损。而与此同时,他的身在公司的儿子,因不务正业,也花销了他2000多万。结果怎么样呢?“空降兵”随即被逐出“家”门,而“儿子”自然还是儿子,“反正公司的家产迟早都是儿子的!”这位企业家叹出如此心声。后来,人们了解到,他的“空降兵”虽然带给他的是短期亏损,但同时正在为他的企业打造利于长期发展的“新基础、新气象、新机制”;而作为“自家人”的儿子,在挥霍玩了之余,却不知又能给他和他的企业带来些什么呢?

  5.相互失望

  “空降兵”在“空降”之前,大都会有一番“豪言壮语”,附加“超人身价”,而中国的企业主在“挖取”和“邀请”“空降兵”之时,往往也会有诱人的“非凡承诺”,连带“寄予厚望”。但是“联姻”之后,由于这样那样的因素,“空降兵”的“豪言壮语”豪性未现,“企业主”的“非凡承诺” 爽气不再。相互失望,孰是孰非,常常因果难辨!

  为什么会彼此失望?可能的情形有两种:一是“婚”前为了吸引对方而给了太多的期望,二是双方都把“联姻”当作一次性交易,都希望一味从对方那里“短平快”地 “索取”,而不是从长期共建中获利与分享。如此“婚姻”观,“空降兵”总有一天自己不走,也会被“休”了的。

  6.老板“叶公好龙”

  有些企业主,不论是对外,在各种论坛上,还是对内,在各种会议上,都对“空降兵”或者“职业经理人”的话题津津乐道,毫不掩饰自己以及自己的企业对他们的期待。但是,当“空降兵”真正降临自家,这些企业主们,往往并非外人以为的“满心欢喜”。而蒙于鼓里的“空降兵”,早晚出局,自然是难免的事了。

  中国的企业主为什么存有“叶公好龙”的心里呢? 笔者以为,这要归因于企业主之于“空降兵”既爱又怕的情结。从爱的方面来说,至少有四个理由。一是“空降兵”就是有本事,有时简直就是神,能做大事儿。二是“空降兵”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特别是那些知名度很高的“空降兵”,确实能给企业和企业主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若干年前,从微软淡出的吴士宏花落谁家,似乎全中国都在拭目以待。最终,李东升和他的TCL如愿以偿,其品牌形象也因此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三是企业主传统文化心态作祟。一方面,中国的企业主们以为,没有“空降兵”的企业,在别人眼里,可能不算是一个“现代型”的企业;热衷于“空降兵”的企业家,恐怕才算是管理进步的表现。另一方面,“和巨人站在一起,仿佛自己高半截”的心态或许也构成了中国企业主追求“空降兵”的驱动因素。

  既然如此,企业主又何以对“空降兵”又有所惧怕呢?细细想来,同样有多种原因。毕竟,“空降兵”的到来,绝不只是“一刹那”的“降落”和“迎娶”那么简单!在一种错综复杂的、并不单纯的动机驱使下,作为企业主,又有几个能对未来的“结合”坦然待之呢?信心不足,心里便不踏实。

  7.陷于“寡妇岗位”

  有这样一个企业,两年来,“空降”来的总经理换了一茬又一茬,人在这个岗位上就是留不住。笔者发现,这个企业的总经理之位,实际上是个“寡妇岗位”。所谓“寡妇岗位”,在管理学上是指这个“岗位”有问题,不管是谁“嫁”到这个“岗位”上,都搞不灵,都会“死掉”。何以致此呢?原因就在于,这个岗位根本就没有运作的空间,根本就没有管理机制或者管理平台的保证与支持。故此,遇此情形,“空降兵”纵有三头六臂,也必定无所作为。

  在中国的企业里,“寡妇岗位”其实非常普遍。主要原因在于,那个空降兵岗位的运行生态有问题。具体地说,其一,就是岗位本身的责权体系不健全,其二,就是岗位运行的“生态环境”不协调,不匹配,岗位缺乏其他岗位和人的配合与保障。短期内不具人脉背景下的“空降兵”,只能空居其位,难谋其政。最坏的情形是,企业主们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去主动帮助“空降兵”摆脱困境,相反,对无所建树的“空降兵”却渐生不满。

  8.陷于“内部政治”

  企业引入“空降兵”的理由,简单地说,是出于“利益”。但是,企业主在不同的时机、不同的利益格局下,邀请“空降兵”并不总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利用”。比如有个著名的家族企业主,自己的两个儿子把持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之位,但两位公子不仅不能胜任,而且天天明枪暗斗,最后,为了“平衡”、“灭火” ,他将当总经理的大儿子安排去某著名学府研修工商管理,将让出的位子无奈地交给了“空降兵”。

  极端一点的例子,就是个别企业主请“空降兵”加盟,不一定是想让“空降兵”去做他应做的工作,而是把他当做一枚棋子放置于企业政治的漩涡中。笔者遇到过这样一个情况,一个“空降兵”到了一家不错的企业,很高兴地去了,但是,他发现当他把老板手下最难搞的两位“刺儿头”清除掉时,不知不觉中他的使命已告完结。

  9.“代理困境”

  产权代理制环境里,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空降兵”往往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特别是当企业主感觉到存在“空降兵”为首的“内部人控制”的趋势时,出局的只能是“空降兵”了。

  再者,当前我国的法制环境和道德环境还不尽成熟,当企业主和“空降兵”出现争执和目标不一致时,由于没有提前约定的条约和相应的法律来界定,往往在利益的驱动下就会出现经济学所讲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特别是在“空降兵”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报偿的情形下,他们常常会采取某些手法来进行弥补。于是乎,以权谋私、在职消费、培植党羽,转移侵吞企业主的资产等等事情也就出现了。这样的“空降兵”不仅难以善始善终地完成使命,有的还沦为阶下囚。

  10.急功近利

  国有企业的改造、民营经济的兴起,形成市场上群雄逐鹿的局面。一个快速变化的、充满太多变数的经营环境对任何一个经营者来讲都是严峻的考验。在中国,机会大于能力的情况并不鲜见,一时的成功可能并非能力所致,“空降兵”的身价可能是机遇所赐,并非能力的结果。同样,一时的失败也可能只是与机会失之交臂。所以,单以成败论英雄,用短期的经营业绩评价肩负经营重任的“空降兵”的好坏,常常有失客观。在这样一个不稳定的环境中,“空降兵”缺乏对内外部环境状况的基本了解,无形中又增大了经营风险。时代的特点加上具体环境的特点,“空降兵”处于一个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时代大潮下,常常很难定下心来,扎扎实实做好企业的基础性工作,而热中于走捷径、行险棋,这样往往难逃失败的结局。

更多专题
亚洲基础设施市场之新兴融资架构

中国于2015年6月29日在北京举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之签署仪式,计有包括英国、德国、法国等57...

藏在罗平滇王老窖酒庄的中国古代名人酒故事

“滇王之酒,味厚醇香”云南罗平的滇王老窖酿制秘方源自汉朝的滇王府,当时的滇王尝羌曾将美酒贡奉朝廷,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