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行业的不同而各异。总体来讲,内地企业的低成本制造优势有所抵消,而在国际采购和资本品输出环节受益。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一个牵涉全局的问题,但对内地制造企业而言,也很难一句话计算出利益消长来。为此,我们选择了产业链和国际合作两个维度简单描述汇率影响。
以内地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消费类电子行业为例。消费类电子行业是内地最早走出国门的行业之一。上世纪90年代前期,内地企业凭借制造环节的成本领先优势,全面驱逐洋品牌,完成了产能和市场份额的奠基礼。此后,随着国际化生产网络向内地移植,这些企业逐步在大多数零配件采购上,与国际厂商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90年代后期,内地消费类电子企业产能全面过剩的局面已经不可逆转,遂纷纷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一开始,内地企业的低端、成本领先策略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业界产能过剩形势以及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峻,双低策略严重阻碍了内地企业产业升级的步伐。内地企业不得不认真对待海外中、高端市场。
中、高端市场是国际厂商的核心领地。内地企业向海外中、高端市场的进军,意味着国际合作真正转向国际竞争的开始。一般来讲,内地产业国际化要经历四个步骤:产品输入;资本输入;产品输出;资本输出。内地消费类电子企业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往往选择产品输出,市场定位在中、低端上,这是国际制造能力转移和内地低成本制造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无论是海外建厂,还是自有品牌产品输出,内地企业在进入发地国家市场主渠道的过程中,都面临着重重磨难。海尔打拼十余年,尚未能进入北美家电中、高端市场;而格兰仕挟世界微波炉产能40%,仍然不得不在欧洲为家乐福打工。
内地企业在海外中、高端市场屡屡碰壁的原因,恐怕不仅仅是个品牌和认知度的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国际厂商在向包括中国内地在内的低成本制造区转移生产网络的时候,反而在不断加强对行业核心研发、工艺设计以及核心零部件的控制,并以此确保自己在高附加值的中、高档产品上的行业话语权。因此,内地企业想要进入海外中、高端市场,必须先过产业链控制这一关。
事实证明,单靠产品输出是无法自动取得国际产业话语权的。更有甚者,从低成本制造,到产能扩张,再到规模经济带来的低成本优势,这个循环有可能使内地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越来越低。由此,资本输出是内地消费类电子企业国际化高级阶段的必然选择。这也就不难理解联想、海尔等为何血本叩关了。
对内地企业而言,与其说此次汇率改革是一场灾难,不如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确实,人民币升值对低成本制造模式的打击相当沉重。但正如我们前面所做的分析,要想在国际化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内地企业必须完成由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嬗变。因此,即便没有汇率的不利变动,内地企业国际化依然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反过来看,对海尔和联想们而言,人民币升值不但是产品输出向资本输出的催化剂,更重要的是,汇率变动将大大降低内地企业资本输出的成本。如果预见到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显而易见的是,联想在收购IBM PC一案中,至少可以节省数以亿计的资金。如果考虑到并购后整合成本的节约,如留用员工费用以新的对价计算,那么,这一数字会比交易成本的节约还要显著。
人民币的汇率改革对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同在。我们相信,从此我国的跨国并购将走得更快更远。
中国于2015年6月29日在北京举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之签署仪式,计有包括英国、德国、法国等57...
“滇王之酒,味厚醇香”云南罗平的滇王老窖酿制秘方源自汉朝的滇王府,当时的滇王尝羌曾将美酒贡奉朝廷,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