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定律,作为对伟大的管理思想和卓越的领导智慧的总结,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管理定律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
鲶鱼效应
挪威人捕捞沙丁鱼,运回码头时常有一些鱼由于仓闷而死。后来,他们把一条鲶鱼放入鱼槽,鲶鱼以鱼贝为食,四处游动,沙丁鱼自然紧张,到处乱窜,空气活动,保证沙丁鱼能活蹦乱跳地运进鱼港。
根据鲶鱼效应,有意识地引入一些“鲶鱼”式的人才,通过他们挑战性的工作来打破昔日的平静,可以激活这个组织,大幅提高组织绩效。于是不少企业认为只要引进人才就可以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人才效益。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鲶鱼效应要发挥积极作用要经过科学评估与精心安排的。若不能将“鲶鱼效应”放在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之中加以全盘考虑,就会适得其反,酿成“鲶鱼负效应”。这样会演变为“鲶鱼”与“沙丁鱼”,“鲶鱼”与“鲶鱼”的窝里斗。
不难看出“鲶鱼效应”发挥作用的前提就是出现了员工普遍不思进取的现象。假如你所在部门的员工本来就有龙腾虎跃、锐意进取的氛围,可是你还是我行我素地坚持引进超量的“鲶鱼”,便可能造成“能人扎堆”,引发内讧和矛盾,以致效率低下。
酒与污水定律
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品,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将它毁坏掉。
“酒与污水定律”假定原来桶里装的是纯净的酒或纯粹的污水,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桶内装的物体往往具有多样性,其中绝大部分的物体根本不在乎一匙污水的泼洒。严格说来,污水的定义是很难下的,相对于某一种酒来说,其他种类的酒和饮料可能都是污水,但只要其不在酒桶中作无序的混合,又何必一定要除之而后快呢?
事实上,绝大多数组织或企业或多或少的都具有改变和提高自己员工素质的能力,能够化“污水”为美酒。也只有能够化“污水”为美酒的组织或企业,才能够正常的发展和壮大。如果一个组织或企业仅仅由于来了一个被某位领导视为“污水”的员工就开始大乱,那么,应该被炒鱿鱼的还要包括这位领导才对。
根据“酒与污水定律”不应该把“酒”倒进“污水”里,反映到企业中就是要把能人放在效率高的部门。有的部门效率低就是因为能人的缺乏,这样做的结果是弱的部门更弱,结果必然导致部门之间合作效率的低下,必然会影响到组织绩效的提高。
“酒与污水定律”实际上忽略了“酒”与“污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把“酒”和“污水”绝对化了。看不到这种局限往往会带来破坏性的应用结果。
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
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手表定理”的成立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两只手表的地位是对等的。但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拥有地位并不均等的“手表”,我们有不同的重要程度的目标,这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混乱。这说明我们要力求不同的手表是同步的,在这做不到的情况下我们要明白不同“手表”的重要程度。企业经营也是这样,不可能是单目标的,往往是同一经营时期有不同的目标,关键是要明白不同目标的重要排序。在照顾首要目标的情况下兼顾其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