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决策。一位大型建筑企业IT部门的经理说:“过去我们总认为,信息化风险能够通过项目局部的控制手段—— ‘合理选型、合理开发’来把风险最小化,但是现在我们意识到信息化带来的是整个公司业务和战略的大变革,必须树立全面的项目风险管理意识才能有效地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开发实施、维护、控制和管理”。“风险辨识”明确了商务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重要任务,即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系统地、连续地识别并记录可能对项目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包括列出所有与项目相关的过程、参与者及存在的问题,从中确定风险的来源、产生条件。
专家指出,不论采取哪一种风险辨识技术,都需要一个因素使得这些技术是有效的,这就是想像力。本文将以某大型建筑企业A公司开发B2B工程采购平台系统E-Procurement商务信息系统项目实践为例,具体探讨几种风险辨识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脑力激荡法
脑力激荡法也称集体思考法,是以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索取未来信息的一种直观预测和识别方法。此法强调集体思考方式,着重互相激发思考,鼓励参加者于指定时间内,构想出大量的意念,并从中引发新颖的构思。项目风险辨识中,脑力激荡法主要采用会议的形式,如召开专家座谈会征询他们的意见,把专家对过去历史资料的解释以及对未来的分析,有条理地组织起来,最终由策划者做出统一的结论,在这个基础上,找出各种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针对具体项目风险识别全面的、有效的意见。该方法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只专心提出风险可能性而不加以评价和不局限思考的空间;第二,鼓励想出越多风险源越好。
A公司通过对其生产经营现状和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应对能力的分析和诊断,基本确定启动B2B工程采购平台系统E-Procurement商务信息系统项目。该公司基于电子商务开发项目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风险可能性高的具体情况,组织了以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风险识别为主题的会议,会议由公司项目风险管理负责人为策划人,邀请来自前期开发ERP为核心企业内部电子商务系统项目技术外包商的三名技术人员、B2B工程采购平台系统E-Procurement商务信息系统项目外包商的三名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专家和A公司内部项目工程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部门的五名经理和两名该E-Procurement项目管理人员参加此次会议。会议时间为连续二天上午的9:00-11:30。通过对结构化项目生命周期中的项目系统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运行阶段中企业组织管理和商务技术革新两个横向角度,企业组织内部合作、企业内部与外部组织合作、企业内部和外部系统集成三个纵向角度范围内的风险源的提出、分析和识别,基本确定A公司所面对的25种风险源(包括108个具体风险因素)问题,风险源如表1所示。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A公司项目风险负责人在利用脑力激荡法去激发创意时,注意到这是由许多人共同提出大量想法的策略,故没有过早对意见下结论,最大限度地延伸风险源的范围,使风险辨识更加有效。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依靠专家的直观能力对风险进行识别的方法。用德尔菲方法进行商务信息系统项目风险识别的过程是由项目风险小组选定与该项目有关的专家,并与专家建立直接的函询联系,通过函询收集专家意见,然后加以综合整理,再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询意见。这样反复经过四至五轮,逐步使专家的意见趋向一致,作为最后识别的根据。
A公司考虑到本企业对于商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经验不足和专业人员缺乏性的情况,并没有对该B2B工程采购平台系统E-Procurement项目进行专门的德尔菲法预测, 而是借鉴了国外某企业对于其电子商务项目德尔菲法预测的结果。该项目选定了经验丰富项目经理、高级电子商务技术人员和企业高级经理共32人作为预测专家。该企业将其电子商务项目开发背景资料、开发计划方案和之前项目开发风险管理资料发给各位专家,要求他们给出对于可能风险源的判断,同时说明自己作出判断的主要理由。将专家们的意见收集起来,归纳整理后返回给各位专家,然后要求专家们参考他人的意见对自己的预测重新考虑。专家们完成第一次预测并得到第一次预测的汇总结果以后,大多数专家又一次修改了自己的看法。重复进行,在第四次预测中,所有专家都不再修改自己的意见。因此,专家意见收集过程在第四次以后停止。最终项目风险源预测结果简单概括为:
提名小组技术
提名小组技术是一种结合脑力书写、脑力激荡与投票技术发展出来的方法,可以汇集群体意见并决定意见权重的方法,每一参与者先经由完全独立的思考方式写下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然后以循环方式向主持人提出不同于他人的意见与看法,就在他人提出意见与说明的时候,又可以将自己的新见解写在纸上,如此循环直到所有的意见发表完,然后由所有参与者依照个人看法,自由地选取固定个数的意见(如6 个),并赋与不同的权重(如6,5,4,3,2,1) ,经汇总后则可以作为方案选择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