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曾被周围群众举报高达600多次,号称不怕记者、不怕暗查、不怕挂牌的“三不怕”企业,近日终于关掉化学制浆生产线。而就在停产的同时,镇江市从上到下开展了一场对该企业的救赎
一个曾被周围群众举报高达600多次,号称不怕记者、不怕暗查、不怕挂牌的“三不怕”企业,其COD排放量占到全市工业41.8%的镇江市金河纸业公司,近日终于在镇江市污染减排2007年的“收官之战”中关掉化学制浆生产线。而就在停产的同时,镇江市从上到下开展了一场对该企业的救赎。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对污染治理的决心与行动是节能减排的关键。关停时至削减存量的“收官之战”之际,镇江市上上下下都在计算着2007年污染减排的明细账:即使把镇江市46个年度污染减排项目计算到小数点之后,2007年度全市COD的减排任务也无法完成。而关闭金河纸业的化学制浆生产线,一个月就可以削减COD存量234.6吨。但对于一家有着50年历史的老国有企业来说,关停谈何容易!
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镇江市金河纸业公司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麦草化学制浆企业,金河纸业一直沿用老式的化学蒸煮工艺进行制浆。传统而落后的生产工艺导致金河纸业年排放造纸废水1000万吨、COD2815吨、白泥2万吨、废渣6万吨、悬浮物以及烟尘等近千吨。几年来,由于金河纸业资金短缺,导致造纸污水处理工程迟迟不能改造扩建,使造纸污水处理长期处于“小马拉大车”的状态。另外,在化学制浆蒸煮过程中产生出的强烈“臭气”,曾使镇江东部地区老百姓怨声载道,反映强烈。
尽管金河纸业长期以来头戴“污染大户”帽子,并且一直超标排污,但却没有尝过“动真碰硬”式的惩罚。即使在镇江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关键阶段,也仅仅责成企业采取了“限产限排”措施。几年来,作为江苏省惟一一家仍在进行大规模化学制浆的造纸企业,曾几次想“关浆”,但最终也未能如愿。
近两年间,镇江市政府两次下达限期治理决定落空,导致金河纸业污水处理一直摆脱不了“小马拉大车”的困境,使造纸废水一直超标排污,拖欠应依法缴纳的排污费达1102万元,并被累计依法罚款6次,罚款金额总计为382万元,但上交到账金额仅仅为12万元。而在同期,环保部门给予金河纸业用于支持发展清洁生产的资金却达l40万元。除此之外,还有资金问题。面对破旧的生产状况,镇江市环保局长孙纪英说:“金河纸业没有8000万至1个亿,甭想‘脱胎换骨’。”
对于这些情况,关闭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是污染减排作为国家下达的刚性指标,必须不折不扣确保完成。在镇江市政府的工作日程表上,已把污染减排作为一项“壮士断腕、必保完成”的刚性任务。因而痛下决心:必须关停。救赎关停不能只是砸掉职工们的饭碗了事,还要为他们找出路。为安抚全体职工,停产以来,镇江市政府共在金河纸业召开了50多场职工座谈会,保证了所有职工全部参加;对其中有特殊诉求的300多名职工进行了“一对一”的对话。
经过一个多月艰苦细致的工作,金河纸业广大职工的思想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接着,金河纸业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顺利通过了职工分流安置、转产重组方案。
镇江市市长许津荣跑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等部门为金河纸业“关浆”重组去“化缘”,很快,省环保厅、财政厅“特快”批准,从省级污染防治基金中拿出2500万元,专项支持金河纸业转产。这是自2002年江苏省设立省级污染防治基金以来一次性拿出的最大一笔支持款项!
在许津荣的感染下,位于张家港市的江苏华机集团和美国威拉米特公司决定与金河纸业合资合作,准备总投资2亿美元建设年产100万吨的清洁造纸项目。此项目利用国际上先进的清洁造纸技术取代污染严重的化学制浆,可实现年生产100万吨包装纸和12万吨生活用纸规模,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8亿元的目标。通过合资合作、转产重组,打造出一个多元化合作、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新型企业。
在一次金河纸业转产减排会议上,许津荣语重心长地说,“金河纸业重污染的消失,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再生与发展,是真正的凤凰涅槃。失去的是时代不许可、过时的、不符合生态文明的、不符合环境友好型的落后生产工艺,而经历这次‘阵痛’之后,所得到的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015年3、4月份与2009年同期相比,製造业用电效率有所提升。总体来看,製造业发展分化的特徵更为显著,符合...
根据本(2015)年7月6日瓜地马拉中美洲报报载,瓜地马拉担任中美洲区域经济统合体(Sistema de la Integrac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