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首届中国经济学奖由薛暮桥、马洪、刘国光和吴敬琏获奖,除江苏籍的经济学家占三位外,就是山西籍的马洪。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为山西籍杜润生获奖。可见,晋籍经济学家是有影响的学术群体,特别是对中国改革发展的决策,影响深远。
南汉宸作为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创立者和奠基者、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奠基人,以筹组中国人民银行为起点,他推动并带领新中国金融事业走上了光明坦途,其功绩彪炳千秋。
冀朝鼎作为“卧底”,先后利用担任国民政府外汇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处长等合法身份,为中共提供了许多重要经济战略情报,是我党“潜伏”在国民党高层的经济学家。
杜润生是对中国农村改革决策有着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也是中共党内最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之一。他作为农村改革的重大决策参与者和亲历者,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他一直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他多次向中央建言,主张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5年参与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家庭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推广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是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的获得者。
马洪同志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及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是在新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之一。他倡导和推动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主张稳健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建立合理经济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对策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卫兴华教授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被誉为中国《资本论》研究权威,在经济理论和经济改革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在我国经济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地位和巨大的学术影响力。
晓亮先生也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对经济改革研究造诣颇深,特别是在民营经济研究方面,矢志不渝,成果突出,被誉为中国改革“七贤”(董辅礽、吴敬琏、厉以宁、杨培新、萧灼基、方生和晓亮)之一。
林凌先生在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企业改革、政府职能、西部大开发等关系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突出的贡献。
晋籍经济学家的最大贡献有两点:一是创建新中国的金融体系,二是推动农村经济改革。
【杰出人物介绍】
杜润生,1913年生,原名杜德,山西省太谷县阳邑村人。1932年10月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群众组织抗日反帝同盟会和社会科学家联盟。193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秘书长、中南局军政委员会土改委员会副主任,领导中南地区土地改革。1953年初调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秘书长、国务院农村办公室副主任,参与组织农业合作化。1956年后,历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秘书长、中共中科院党组副书记,1961年主持起草《关于自然科学研究的14条意见》。197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1983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中国农村的选择》《中国农村制度变迁》《杜润生文集》等。
马洪,1920年5月13日生于山西定襄,1936年参加牺盟会。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建国后,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和副秘书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国家经委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副院长等职。1978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国家建委基本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顾问。1985年至1993年任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总干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洪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和研究工作,在经济改革、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战略、工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等研究方面有丰富的成果。他积极倡导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中国国情出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著有《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经济结构与经济管理》、《试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战略》、《中国经济调整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战略》、《马洪选集》等。
冀朝鼎(1903—1963),山西汾阳人。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4年赴美国留学,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41年回国后,被秘密派到国民政府从事经济工作,成为国民党政府决策层的主要经济智囊,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精彩的“潜伏”生涯。在国民党内,冀朝鼎是孔祥熙的亲信。他是我党在国民党内部钻得很深、接触很广的人。冀朝鼎先后利用担任国民政府外汇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处长等合法身份,费尽心机为中共中央提供了许多重要经济战略情报。代表作品主要是《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经济区域》等,这是我国区域经济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奠定了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基础。冀朝鼎是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先驱。
晓亮,原名梁遵文,1928年7月生,山西榆社县人。1941年参加革命,1943年参加工作,1945年8月毕业于太行行政干校,解放战争期间在华北新华书店编辑部、《新大众报》工作。全国解放后在《工人日报》当编辑、记者、组长等。1975 年调到哲学社会科学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80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编辑室主任。曾任《经济学周报》、《中国经济科学年鉴》主编,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著作:《中国所有制结构研究》、《生产力经济学》、《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私营经济论》、《晓亮选集》、《寄希望于民营》、《晓亮草根经济文选》等。
卫兴华,1925年生,山西五台县人。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分会主席、《中国人民人学学报》总编辑等职;曾任第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科规划小组成员、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会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2003年,被聘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组和政治经济学编写组的重要成员。2004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批荣誉教授。著有《卫兴华经济学文集》、《政治经济学研究》、《我国新经济体制的构造》、《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组合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