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律维权>> 正文

劳动法保护被非法裁员的员工

企业报道  2015-06-10 07:53:49 阅读:

  在《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各地出现的企业裁员事件引起了各地政府、劳动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制止《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非法规模裁员

  《劳动合同法》于1月1日已经施行,一些企业非法规模裁员也呈现出来,据报道世界企业巨头沃尔玛也卷入了裁员风波。沃尔玛全球采购系统的100余名中国员工被解雇。另据报道,富士康精密组件公司裁撤了300名员工,富士康深圳总公司则表示,解除劳动关系的是40位短期工,其他都转移到别的生产线,不是恶性裁员。在《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各地出现的企业裁员事件引起了各地政府、劳动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制止《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非法规模裁员。沃尔玛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裁员

  位居《财富》500强排行榜首位的世界企业巨头沃尔玛近日卷入了突击裁员的风波之中。沃尔玛全球采购系统的100余名中国员工被突然解雇,有人指出沃尔玛此举是为了规避新《劳动法》。据了解,沃尔玛全球采购系统在中国约有员工1000人,主要工作地点是在深圳和上海。

  据报道,在深圳和上海被裁的员工主要是采购人员,而在东莞和莆田被裁的主要是质检和检厂的员工。沃尔玛裁员临近《劳动合同法》实施,外界普遍认为这一举动意在规避《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施行后,沃尔玛如果裁减同样数量的员工,需要履行更严格的程序并付出更高的成本。

  沃尔玛中国区公关总监董玉国否认了上述说法。他表示,全球采购中心此次优化重组,初衷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应对《劳动合同法》。

  他说,随着管理的加强和先进技术的采用,沃尔玛的一些工作环节成为重复劳动,新加坡等地的办公室可以进行重组,但不会影响采购量。这些举措是为了提高效率,更好地开展工作。

  有人士指出,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在国内裁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该公司近年在中国的采购量有所减少。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沃尔玛去年在华的采购额高达约703亿元,但今年上半年的采购额只有约305亿元。上海分部质保部一位被裁员工称,他的工作量在裁员前已经明显减少,从高峰时期每周检查10家工厂下降至每周不足5家。

  董玉国表示,沃尔玛最近几年每年在华直接采购额都在90亿美元左右,公司从未做过减少在华采购量的决定。公司进行优化重组前,已经咨询了法律顾问,确保此次决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据悉,一些被裁员工试图经上海外国服务公司与沃尔玛方面进行调解,但沃尔玛拒绝与被裁员员工调解。随后,被裁员工将情况反映至劳动部门和上海市总工会,寻求劳动仲裁。

  富士康集中学习

  《劳动合同法》

  近日,有消息称深圳富士康公司为应付《劳动合同法》,即将大量裁员或与所有员工重签3年期限劳动合同。而富士康对此的回应是,没有大量裁员。

  富士康还邀请包括《劳动合同法》起草小组组长常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副司长董平、全国总工会法工部副部长谢良敏等在内的《劳动法》专家,到深圳的富士康科技集团讲课。富士康不但组织了1.7万名员工到现场聆听他们的讲座,还通过视频连线与集团坐落在山西、天津、台北等处的共计70万名员工共同听讲。总裁郭台铭和3000名中高层主管到场听讲,还进行了集中学习。

  富士康一位高层管理者说,现在的富士康,已经到了不能以廉价劳动力作为全球竞争力的时候了。新的劳动法规的实施,正好是企业面临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应该通过贯彻这个法,把效率释放出来,使企业获得更大范围的竞争力。当然,他希望全国的所有企业都能真正贯彻落实法律,以便他们能在更大范围内获得公平的竞争。

  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更强调,劳资和谐才能创造双赢,不和谐才是双输,没有员工的参与和贡献,就没有企业的发展,而资深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看这个“企”字,就是人字下面一个止,没有人,企业就会终止,就没有一个和谐的团队,也不可能实现双赢。

  限制非法规模裁员

  有专家表示,事实上大企业的裁员还是比较规范的,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反映出裁员问题的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各地劳动部门已经采取了积极措施,避免短期内劳动关系大量改变,避免劳动争议的大量增加。

  据悉,不少地方劳动监管部门针对非法规模裁员采取了限制措施。近日,连云港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发通知,严格规范年末用人单位规模性裁员行为,以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通知要求用人单位规模性裁员必须符合下列法定条件之一:

  一是濒临破产,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二是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属于市政府确定的困难企业范围。凡不符合上述规定规模性裁员条件的,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不得解除劳动关系。

  制止各种形式突击裁员

  据上海市劳动保障部门透露,有关部门日前制止了两家企业涉及2000余名员工的“突击裁员”行为,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过渡期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权益。

  近日,位于上海市闸北区的两家企业打算为2000余名员工办理集体退工手续,引起劳动保障部门的注意。闸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随即启动快速反应机制,联手工会部门叫停这一“突击裁员”。

  有关部门掌握的情况表明,第一家企业打算清退882名劳务派遣员工,而派遣这批员工的“劳务派遣公司”是这家企业控股的下属公司。这一做法和《劳动合同法》规定相悖。

  第二家企业是一家劳务派遣机构,近日要求在年内为1000余名员工办理退工手续。经劳动监察部门查证,该企业目前经营正常,不符合现有劳动法规规定的解约程序或构成大规模裁员理由。

  上海市闸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过渡期内非正常的大规模退工现象,有关部门会调查、了解、跟踪、甄别,确保劳动力市场稳定。有关部门对两家企业的跟踪调查显示,两家企业最终为不到100名员工办理了合法的退工手续,其余1900余名员工得以重回岗位。

更多专题
创业帝的辉煌之路

何猷龙凭借独特的创新精神与气魄,率领全体员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经过数年的拼搏并通过收购、兼并、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