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艺术资本>> 艺术资本报道>> 正文

中国书画名家郁志桐艺术人生访谈录

企业报道  2015-06-08 08:36:28 阅读:
核心提示:在与书法家郁志桐先生相识前,笔者就有幸欣赏到其作品。被深深震撼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野逸”韵致,再仔细品味,更有不囿范式而出尘于性情,却能合体于规矩的书风。

  在与书法家郁志桐先生相识前,笔者就有幸欣赏到其作品。被深深震撼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野逸”韵致,再仔细品味,更有不囿范式而出尘于性情,却能合体于规矩的书风。而郁志桐先生本人,实可称之为是一位风度儒雅的“学者型”艺术家。书卷气质与洒逸率性的融溶个性。更高涨了笔者去探究其翰墨生涯的热情。

郁志桐

  郁志桐先生1943年生于上海。自幼因课业优秀,且得父亲敦促,故笃喜书法艺术。可以说,从拿起笔的那天起,就没有停下过探索和钻研。纵观其艺术生涯,虽不坎坷,但他对书法倾注的却是毕生心血。一直以来勤思笃学的修习,使他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出沉实心性和淡泊境界,始终专注的他早在浑然不觉中就已与书法艺术融为一体。正如郁先生所说:“书法是我生活的组成部分,离不开的。”随着访谈的深入,笔者亦慢慢揭开了郁先生“五体皆能,行草为精”的书研传奇。

  兼有互通 成就超然

  郁先生书法艺术是以法度森严之唐楷为根基,主要以欧体和颜体为主,又兼褚遂良之秀逸精美;其隶书以汉碑为根,从《张迁碑》、史晨碑、《石门颂》入手。尔后又取法于简牍,以“碑”为质,以“简”为用,在兼收并蓄中酝化出自然古朴的墨韵和情趣;其行书则从“二王”入手,又借鉴于米芾、赵孟頫、王铎等诸家精神;他的草书根基于二王、怀素、王铎,草书作品中蕴藏着古人的高洁、飘逸,又自然流露出本人审美感悟和审美思想。对篆书也有深入研习。

  “既然我喜欢书法,那就应该去全面了解和掌握多种书体以及相关的知识,把自己发挥到极致。艺术家的追求就应该是多样化的,才能不断借鉴和融合。写出来的东西也才会有情感,有生命力,不是僵化了的模仿和照搬。而且艺术有其不可复制性的特点。比如,同样是一个人,在他的不同时期所呈现的书风都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去辩证地看待他们的风格。”

  全面了解和多方掌握实是为从传统中萃取精华而化为自我逸格,但要把先贤之各家精神熔为己用并非朝夕之功。非经历“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岁月磨砺而不成。但对于郁志桐先生而言,这似乎是每位书法家都须经历的艰苦过程,在他实践起来,却如流水过石般顺畅自如。不得不说,这不仅得益于其天赋异禀,更有赖于心底的静澈与沉泊。

  “书法这门艺术,是需要很长时间去从事的。不能着急,也不能从量上来恒定是否有进步。如果实在写不好就先放一放,不要强求自己。书法学习,关键重在‘琢磨’二字。”

郁志桐作品1

郁志桐作品1

  郁志桐先生在研书时有一个特点,他从来不会做“钻牛角尖”式的苦研,但他会勤奋地去为随时都能爆发出的灵感实践。故而一切都是在自觉的兴趣和主动的求知欲中慢慢积累出深邃的心源力量以及沉厚的学养底蕴,而技法亦在不知觉中得到无形提升。其实,这种高博的意境和宽广的思维,造就的不仅是郁志桐炉火纯青的书法技艺,殊不知,在享誉艺术界之前,郁先生早在我国建筑业颇负盛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国建筑业借鉴国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先进经验,推行项目法施工,郁志桐先生衔命躬行,率先试点成功,开我国建筑业项目管理先河。进入九十年代初,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大干快上,高等级公路建设方兴为艾,郁先生又在北京城建独树一帜,领军数千人远赴山东参加我国第三条高速公路——济(南)青(岛)高速公路建设的三年苦战,在大功告成之日,又亲自主编《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与技术》一书,填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技术与管理理论之空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长期以来,作为企业领导的郁志桐会把中国书法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运用到企业的建设中。他深知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文化,对于企业凝聚力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他希望用中国书法文化特有的宽博和丰富去培养,影响,发展他的员工,而他自己也是一位严于身体力行的好领导。

  “企业的竞争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需要凝聚力去铸就的,特别在领导岗位,你的言行喜好往往会对员工有很大影响。”

  如今,郁志桐先生的下属和员工们,有一半以上都受他影响,要么在研习书法,要么以观赏为趣,每个人都在享受着书法艺术带来的乐趣以及对自我身心和谐的修为。每天,翻看郁先生在微博,博客或微信上发布的书法作品已成为大家的“必修课”。

  “书法的作用,首先是修养身心。因为当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时,那种忘我的境界会在自然而然中磨平人的心性,只要心里充实,有追求,就不会受到各种负面情绪的影响,不论对工作和生活,都会有耐心去处理任何问题。耐得住性子的人才能成大事嘛。”

  专注的精神,平和的心境让研书人自有一种心无旁骛的笃定,这种沉潜的思怀,体现在郁先生作品里,便升化为个性昭彰,气韵质朴的艺术境界。观郁志桐先生书作,楷、行、隶、草、篆五体墨韵和而不同,楷书入眼,便知功力卓越。楷书自古便有“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之说,故能写好楷书者,他体亦不为难。郁先生楷体,运笔中锋,不落偏侧,不激不厉,速力和匀。结体内擫外拓,方正停匀,无多一分之添累,无少一分之不谐。墨色浓郁,未有疏淡或不明,笔力沉厚,透纸而不轻浮。能看出,在其审美理念中,有着柔和与阳刚,守道中庸之审美追求。郁先生隶书韵致,呈古雅拙朴之感,在运笔和结构里,时融入篆书笔意,让观者能感受到熔冶互生之谐趣的同时,书习底蕴更使篆隶之间的传承关系更生动地体现在笔墨中。

  守道承传 研习不懈

  虽然说,继承是以创新为目的,在郁志桐先生的作品中,能够看到谨严的承传法度,亦有自我特色的充分彰显,但一切都是那么柔和而自然,未有丝毫刻意之激进。这也是缘于郁先生对延承的不同理解。

  “我觉得,书法艺术更要讲的是传承和发扬光大,‘创新’不要轻言。汉字是有规制的线性艺术,不论怎么‘创’也不能脱离汉字的本质。继承和发扬是本体,所谓创新,那会在自然而然中水到渠成。”

  笔者亦觉,这便是郁志桐骨里本有的领导特质,不去做一个风头尽出的“先锋人物”,却是一个运筹帷幄,沉稳练达的掌舵人。郁先生的行草,是最能体现其守道承传之理念的体式。

  观其字韵,未有何造怪出格之处,但一横一竖,皆是文雅笔风,一点一划尽显臻美之态。结字欹斜,行笔时俯仰翻侧,跌宕起伏都自如飘逸。章法具雍容气宇,时而笔势雄浑,如行云压顶,时而疏朗精瘦,如古藤连理。笔断意连而新手双畅。行距疏而不散,字距扰而不蹙,整体韵致洒放自然,却又雅儒风致。观之让人有爽朗而清丽的心旷神怡。

  郁先生的守成之理念,多年来也受到国内外专家们的肯定。故其曾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书法展并获奖。多幅作品被日本、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际友人和国内外数十家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收藏机构收藏,作品多次收录各大作品集和辞书中。二00三年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了“郁志桐书法作品展”。主编有《中韩书法家作品宝典》、《北京燕丹碑林作品集》。出版有《当代中国书画家精品系列书画集•郁志桐书法作品集》。

郁志桐作品2

郁志桐作品2

  除奖项殊荣外,郁先生还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第五届理事,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北京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事,原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4年,郁志桐先生从企业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的学习、创作、研究之中,并报考了书法本科班;系统的学习了中国书法发展史、书法理论、书法创作等课程。现如今,已年过古稀的郁志桐还在书翰之研上孜孜求索,不倦的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对书法艺术永无止境的挚爱。

  “搞艺术,一定要‘忘记’自己的年龄,要去不断地尝试。对于今后,我仍然会保持一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心态,为我所喜欢的事业奋斗不懈。”

  虽然,每个人都无法超离岁月的沧桑,但不忘初心的人却能让生命在不断的人生追求路上充实而豁达,故让流逝的时光沉淀下内涵。郁先生的艺术生涯正是因专致而才得盛放。至今,他仍继续以勤勉谱写着更为灿烂的辉煌。(记者:杨丹菲)

更多专题
创业帝的辉煌之路

何猷龙凭借独特的创新精神与气魄,率领全体员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经过数年的拼搏并通过收购、兼并、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