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合同法》开始执行前夕,很多企业上演了竞相裁员的一幕成为焦点。对此现象的评价,应放在社会发展大背景下理性看待。
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一个历史时期的劳动关系模式是由双方力量对比决定的。劳动者的力量,来自劳动力市场的稀缺性、政府的政策法规、工会组织和社会舆论监督等多个方面,其中最为根本的力量还是来自劳动力市场。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证明,劳动关系向更为和谐合作转型,不是出现在劳资关系最为对立的经济衰退期,而往往出现在新的科技变革下经济繁荣阶段,因为劳动者自身拥有了迫使对方做出更多让步的市场力量。
在我国,从近年开始的“民工荒”现象到逐年上升的人均资本装备水平,再到年初报告的劳动力增量的减少,都说明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的力量开始有上升的趋势了。
当然,这种力量对比的变化不是被普遍接受的。劳资双方由于信息、预期、价值观等差异,要经过多轮博弈才可能达到再次均衡,这种波动和曲折就像劳动者力量增长的趋势一样必然,只是表现依情况而异,在新法作为突破口的情况下,表现为裁员现象。有理由相信,随着工业化进程加深,各项制度逐步完善,企业会认识到,长期合作的劳动关系模式是一种最终双赢的格局。
澳洲联盟党政府于本(5)月12日公布自2013年9月执政后之第二份预算案,2015-16年预算案盼能帮助澳洲人ㄧ展身...
面积约莫仅2万馀平方公里的蕞尔小国萨尔瓦多,回顾近代发展历程,长达14年的内战始于1979年10月,终至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