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别让垄断牵着鼻子走

企业报道  2015-05-22 07:56:42 阅读:

  作为经济全球化载体的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国际垄断组织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一定程度上主导了世界经济秩序和发展趋势,是世界对外投资、国际贸易的主要推动力量,它对全球及东道国市场的垄断产生了诸多方面的影响。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近400家对中国投资了3000多个项目。截至2003年底,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占中国GDP的比重超过40%,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亚洲国家。而且,随着外商在华投资方式的独资和外商控股形式的企业日益增多,中国市场受跨国公司垄断程度也在加剧,这无疑构成了对中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威胁。因此,有效地防范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对于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跨国公司的全球垄断

  早在上个世纪,曾有学者预言:21世纪的世界将由跨国公司来主导,当今的世界正在朝着预言家所预测的方向发展。从跨国公司的发展规模就足以看出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据统计,全球53家跨国公司的经济规模远远超过了120个国家的经济总规模。早在1900年,世界上仅有大约3000家跨国公司,到了2000年其总数已达到63000家。跨国公司的直接雇员超过了9000万,一年支付的工资就超过了1.5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25%,向各国缴纳的税金就达到1.2万亿美元。另据联合国贸发会发表的《关于2000年世界投资、跨国公司并购和发展报告》显示,全世界已有6.3万家跨国公司,它们的子公司达70万家,销售额从1980年的3万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14万亿美元,几乎是世界贸易总额的两倍。跨国公司的总产值超过世界总产值的三分之一,跨国公司内部相互贸易占世界贸易的60%,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从1998年的6360亿美元 ,增加到1999年的8650亿美元,其中90%是跨国公司的投资。

  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分布全球各地。美国波音公司的职工达20万人,在60多个国家设有代表处,为在600多条航线上飞行的波音飞机提供技术服务;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在27个国家有1500个供应商,与19个国家的航空工业企业有合作协议,35%以上的飞机部件由本公司以外的500家公司提供。如:新加坡、印度、日本等都为他们生产零部件。

  由此可见,跨国公司,主导了国际投资,主宰了世界贸易,垄断了全球的经济命脉;由于在全球经济活动中,跨国公司的影响力不断增大,相应地也就减弱了国家的地位;跨国公司往往在技术上处于垄断地位,通过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产品的实现,从而达到了西方国家对世界经济的控制权。

  跨国垄断的触角伸入中国

  当今跨国公司可以说是全球性公司,它的触角已遍布全球,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无不与跨国公司有关。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日益增多,战略也在不断调整,从利用廉价劳动力到追求扩大市场占有率以及向追求专利品牌方向发展,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完善中,国有企业市场化导向的改革远没有完成,企业的实力相对薄弱,不具有与跨国公司抗衡的能力。因此,近年来,中国的某些行业领域的市场份额逐步被跨国公司所占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投资进行了全球战略调整,按照王志乐教授在《2004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报告》新闻发布会上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营市场的全球化,经营业务的服务化,经营资源的外部化。跨国公司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的战略地位,扩大在中国的投资,投资重点从加工组装环节到价值链两端,即研究开发设计、营销与服务,从一般制造业发展到制造业的上游产业。随着跨国公司在华战略的调整,其投资规模、独资控股企业数量、研发投入等方面都处于增加趋势。

  (1)投资规模大。据商务部统计,中国引进外资大幅上升,2000年为407亿美元,2001年为469亿美元,2002年为527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之一。相应地外商投资企业贸易额也在增长,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5.48%。

  (2)独资控股增多。由于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差异,跨国公司逐步转向在华建立独资企业及合资企业中获得较大的控股权,2000年始,外商独资企业数量超过合资企业。而且,随着外商独资或所占控股权大的企业的日益增多,越发引起垄断。

  (3)研发投入增多。目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超过400家,累计投入研发金额30多亿美元。包括微软、IBM、英特尔、宝洁等遍布电子、化学原料的众多行业。

  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垄断涉及了包括微电子、家用电器、通讯设备、办公用品、仪器仪表、制药、化工、汽车制造等行业在内的众多行业,且垄断程度较高。

  主要有:1.电脑操作系统行业:微软,中国市场占有率95%;2.感光材料行业:柯达,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富士,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25%;3.手机行业:诺基亚手机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为16.7%,摩托罗拉手机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为26.8%;4.电脑行业IA服务器:IBM,中国市场占有率19.3%;5.网络设备行业:思科,中国市场占有率60%;6.照相机行业:索尼,中国市场占有率18%;7.软包装行业:瑞典利乐公司,控制全球75%的软包装市场份额,在中国,利乐公司控制无菌纸包装市场的95%,伊利、光明、三元等国内乳业巨头均使用利乐的无菌灌装生产线及相应的包装材料;8.零售业:据国家商业部调查,外商在国内建立零售企业300家,大型零售企业中90%是违规建立的,截至2003年底,全球50家最大零售企业有40家在中国投资;9.饮料行业,可口可乐基本垄断了国内大中城市的饮料市场;10.在啤酒业,国内生产能力超过5万吨的啤酒厂合资率已经达到 70%;11.轮胎行业:中国的轮胎市场也被米其林、普利司通所占领。

  跨国公司占领中国市场的手段也日趋多样化。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购买当地企业,以及采取与当地企业合营的方式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二是品牌控制,即通过并购注入资本扩张其品牌。由于国内企业本身的品牌保护意识淡薄,仅江苏省至少有10个以上的知名企业品牌被外国企业“吃掉”。三是技术领先。由于跨国公司垄断了世界上70%的技术转让与80%的新技术、新工艺,通过研究开发,构筑技术壁垒,把新产品推向中国市场。仅在苏州,近一半的电子和通讯设备制造业是美国和德国企业。

  跨国垄断带来了什么?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本、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从而促进了全球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它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程度的产物。但跨国公司的市场垄断产生了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第一、全球贫富差距扩大化。由于跨国公司的全球垄断扩张的结果,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全球化,这同时也就形成了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以发展中国家为外围的不平等的经济结构。在国际交往中,发达国家凭其技术、资本的优势,通过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利用其廉价劳动力与资源,这实际上是不平等的经济关系,使世界贫富两极分化愈加严重。

  第二、 加剧了国际矛盾。跨国公司为满足资本增值的需要,受其扩张本能的驱使,便对外投资。所以,跨国公司所代表的国际资本,没有改变资本的自身性质,而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扩展到全球,国内矛盾国际化。

  在中国,跨国公司的巨额投资,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活力,它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种种迹象表明,进入我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垄断问题已十分突出,他们利用其资金、品牌和技术优势,极力地扩大市场份额,时刻冲击国内的知名品牌,许多国内企业将遭受蚕食,给民族工业带来生存危机,以及生态环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更多专题
以碧血丹心成就如画前景

无垠的戈壁望不到边,雄伟的昆仑顶连着天。“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这就是世...

艰难磨砺铸就事业辉煌

西部矿业的前身锡铁山矿务局仅拥有锡铁山这样一座面临减产的矿山;一个正在筹建规模不大的赛什塘铜矿;一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