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不易的蜕变

企业报道  2015-05-21 14:43:31 阅读:
核心提示:不久前,与一位长期关注、研究浙江民营企业的朋友聊天,谈起这样一个现象,常常有一些熟识的民企老板抱怨,企业越来越难做,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有的还向他提出,不想继续做下去了

  不久前,与一位长期关注、研究浙江民营企业的朋友聊天,谈起这样一个现象,常常有一些熟识的民企老板抱怨,企业越来越难做,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有的还向他提出,不想继续做下去了,能不能帮着找个合适的买家,把企业卖出去。不知是否巧合,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几千万到一亿元的资产规模。相似的事情遇见多了,这位朋友确定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叫做“浙江民营企业的亿元瓶颈”。

  这确实是个有意思并且有价值的课题。但从笔者的感受来看,一是不存在一个特定的数字门槛,二是类似的现象不仅在浙江,在其他地区的民营企业身上几乎也都普遍存在。

  在山西曾经遇到一位民营企业主,听他满脸愁容地大倒苦水。他从搞汽车配件做起,十几年间顺风顺水,如今涉足商业、服务业,拥有若干家企业,资产过亿元,在当地算是颇有名气的人物。然而用他的话说“就像遇上了一面墙”,怎么也过不去了。倒不是企业遇到什么不期而至的麻烦,或者经营上出现什么问题,几个企业每年还都有可观的赢利。那么他们心中的苦恼和困惑到底从何而来呢?

  发现答案其实不难。一个是对自己、对企业的期望高了,在期望与现实之间产生了落差;二是在不长的时间从零达到一个一般人无法企及的数字,习惯了一年上一个台阶甚至两个台阶,等到发现自己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平台,看不见下一个台阶在哪里,不习惯,不适应;第三,最为关键的恐怕是发展到某个程度以后,创业者自身的境界变了。

  中国当代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其原始的创业动力大多是脱贫、致富、发财,带着这样的原始动机,凭借其超出一般人的勤劳、坚韧、智慧和勇气,再加上国家经济整体发展的大好形势,不断出现的市场机会,当然还有一点点运气,使得他们在不长的时间内脱颖而出。至此,创业的动力已经由“挣钱”逐渐变成了“做事业”,然而要完成后一个使命,仅凭上面提到的那些内外条件远远不够了,因此他们总是感觉缺些什么。这似乎能够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民营企业主蜂拥进各大高校“充电、”“回炉”。

  在自然界许多生物都有“蜕变”的现象:成长到一定阶段,原来包裹其身体的那一层壳就成为阻碍其继续成长的制约因素,它必须努力挣脱掉这层壳,或者弃之如敝屣,有的甚至将其吃掉,生命力也随着一次次成功的蜕变逐渐增强。蜕变的停止,意味生命的成熟达到顶点,也意味着开始走向完结。

  蜕变可以被认为是对先前的自我的否定,自然界存在这样的成长规律,企业和企业家能否学习并且具有这样的理性?主动的自我否定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人们本能地对自己与生俱来的那层“壳”充满依恋之情,而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解除困惑的唯一方法就是用批判的目光来审视我们先前赖以成功的思维方式、管理方法、赢利模式、组织形式、治理结构、技术和人才等等能否支撑我们走向下一个目标,然后相机作出谨慎而恰当的选择。

  蜕变还是一个充满危险的过程,会有一些生命在蜕变当中突然终结,这显示了大自然的严酷,但生物的蜕变从未因此而终止。生存于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的企业,也必须遵从相同的生存法则。

更多专题
以碧血丹心成就如画前景

无垠的戈壁望不到边,雄伟的昆仑顶连着天。“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这就是世...

艰难磨砺铸就事业辉煌

西部矿业的前身锡铁山矿务局仅拥有锡铁山这样一座面临减产的矿山;一个正在筹建规模不大的赛什塘铜矿;一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