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民营经济的发展还遇到一些这样和那样的阻力和困难,但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前途无量。
为了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近年,提出了“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外贸方面,与其它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中央以如此大的决心和与国有企业几乎相同的政策来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是为了坚持发展不动摇的方针,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了“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民营经济发展的形势背景是好的,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前途无量。
一、思想观念转变的机遇
尽管民营经济的发展还遇到一些这样和那样的阻力和困难,应该说人们对发展经营经济的观念还是有了很大转变。通过20来年的实践,人们已经看到民营经济的活力与作用,很多地方官员已经知道了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在工业领域内,国有经济同非公经济的比重在浙江为20∶80,在广东为25∶75,在江苏为29∶71,相反在东北和西部的多数省区,这个比重刚好倒过来,东北为80∶20,西部为89∶11。当人们发现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民营经济发展成正比例关系后,无不把发展民营经济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东北人,在看到辽宁省GDP在改革开放初为广东的两倍,而在2000年辽宁和吉林、黑龙江的GDP加起来还不及广东的总量时,更加感到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人们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观念更新和各地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紧迫感的增强,无疑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是重要的好机遇。
二、理论与法律突破的机遇
如前所述,邓小平理论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铺平了道路。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政策与法律的突破,为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这个突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突破是1982年通过的宪法中确认了“城乡个体劳动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第二次突破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次突破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2003年的三中全会,对非公经济有了更新的说法。如“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都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要按照贡献参加分配”、“非公经济投资者是社会主义建设者”。民营经济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党和国家重视,得到法律的全面保护。这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来说,更是极为重要的机遇。
三、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机遇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今后16年,我国人均GDP将要再翻两番,人均收入将达3000美元。为了推进全面小康的实现,要推进国企改革、资产重组和城市化的运行。中央为了改善国企经营和扩大民营经济舞台,提出了“国退民进”、“抓大放小”的方针,民营企业要看到这一重要机遇,做到国退有序、民进有为。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城市化,按预计目标,至少要有4-5亿人口走进城市,包括现有农民工在内的数亿人过上城市生活,必然要扩大城市规模。大批的城市道路建设、通讯建设、学校建设、住宅建设、医院建设以及多种多样的娱乐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肯定要迎来一个大发展,这无疑给民营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民营企业不可忽视城市化的浪潮,一定要发挥自身优势,毫不迟疑的介入到波澜壮阔的建设中来,拓展自己,发展自己。
四、加入WTO的机遇
事实证明,加入WTO为我国经济发展利用国外市场、国外资源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和方便。去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达到8510亿美元,今年有望突破10000亿美元,进出口额从世界第6位上升至第3位,足以说明加入WTO扩大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力度,也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跨国公司向我国的转移,也给民营企业同外资企业合作带来良机,全球有一万家跨国公司,90万家分公司,投资额占世界总投资的30%,所拥有的高技术占全球的70%。民营经济要毫不迟疑的跟紧这一局势,调整好发展战略,应对与经济全球化的接轨。
五、国内市场扩张的机遇
市场是真正的发展动力和经济繁荣之源。从国内情况看,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全世界的企业都对我国潜在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垂涎三尺,这一市场不仅要求我们的经济更加协调的快速发展,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创造了条件。我国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占人口70%的农民收入还很低,这是一大问题,也是一大潜力。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一定是大发展的过程,也一定是扩大内需、调动内需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必然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商机,民营经济一定会在近9亿农民收入上升的过程中赢得发展和壮大。
六、“五个统筹”的机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宗旨,而且将成为今后很长时期的一个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这“五个统筹”的伟大使命,无疑需要民营企业去参与,更需民营企业加盟去完成。民营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取得更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营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此中工商企业当然包括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应该在农产品加工、营销中做出效益和贡献,赢得壮大和发展。国外农产品总量的90%是经过加工后才进入市场的,而我国被加工的农产品还不到农产品总量的30%。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相当于农产品总值的3倍多,而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值才只有农业产值的80%,由此看出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潜力很大,天地广阔,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相关设备制造业,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新机遇。农产品加工所用的设备几乎都是国外引进的,畜禽屠宰是这样,饮料、酒类的生产也是这样,包括生产粉丝、生产牛奶甚至连牧草的收割、打捆、鸡蛋的检验、装箱设备都是由国外引进的。作为中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应该介入到设备制造业领域中来,一定会大有作为、有所贡献。
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民营企业也是大有希望。例如肉、蛋、奶的生产从总量来讲,我国还会有巨大发展空间,特别是随着农民收入增长,生活质量的改善,中国肉、蛋、奶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国畜牧业占农业的产值只有38%左右,同一些发达国家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60-90%的比例相比,中国畜牧业还需有一个很大的突破。就肉、蛋、奶本身讲也有结构调整问题,我国肉、蛋、奶之比为7:2:1,而发达国家为7:2:10,从这个比例看,我国奶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我国每人每天消费奶量还不足22克,而美国已达738克,欧洲879克,澳洲964克。我国去年液体奶增长高达63.27%,这说明我国牛奶的发展正方兴未艾。过去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同外国人不一样,中国人没有喝奶习惯,这种认识上的落后,抑制了奶业发展。牛奶业的发展虽然经历了认识的误区,但今天已经突破重围,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时期。牛奶业大发展必将带动胚胎分割、胚胎移植、奶牛饲养、奶品加工、奶业设备和牧草种植的大发展,民营企业只要能抓住这一机遇,就有可能创造出辉煌业绩。
七、发展服务业的机遇
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方面,在我国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包括现代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在发达国家达70%以上,而我国至今只占33%。更值得重视的是6年多来也只增加一个百分点。随着待业人口增多,就业压力的加大和政府对就业工作的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必将有新的突破。服务业有四个亮点,一是餐饮业、二是家政业、三是零售业、四是物流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中人们的生活习惯正在发生很大改变,在家做饭吃的人越来越少,在餐馆就餐的人越来越多。这几年餐馆业的发展十分火爆。因此,在城镇发展餐饮业,应引起重视。作为家政业,在国外是受人们重视的一个大行业。近几年来,中国的大城市家政业已蓬勃兴起,但从总的情况看,家政业才刚刚起步。家政服务远不只保姆一个领域,“新居开荒”、地板打蜡、干洗地毯、包月擦车、擦洗玻璃、清洁服务、电器维修、病人陪护等等都属家政服务范围。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家政服务业必将崛起。零售业是人们生活所必须的,人们要购物,就一定会有零售业。但是今后的零售业,必将随着网络和社区的发展,被网络化和社区化。有人认为大的商业中心,今后不易再发展,已经进入了衰退期。物流业在我国的发展有巨大空间,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和拍卖市场的推进,物流配送必将成为联接客户的主体。物流业要有仓储设施,要有运输工具,还要有服务网络,它既要联系东西南北,又要联系千家万户,甚至要联系海内外,既需要严格的管理程序,又需要规范准确的服务规则。国外的物流业现已进入中国,民营企业要学习外国物流业的运作方式,并争取与之合作,同国外物流业的大公司合作起来,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素质,而且可以利用外国公司占据的国外市场,使自身的业务走向世界各地。服务业的另一些领域就是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以及教育、旅游、体育、休闲、文化等的精神产品服务业。这个领域的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作为民营企业只要善于研究这方面的需求,一定会大有作为,做出成就。
八、扩张中小企业数量的机遇
民营经济是一种“百姓经济”,要想壮大我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和保证城市化的推进,促进农民进城,就需要放开、放活管理,扩张和增加中小企业。世界上每千人拥有中小企业数量为45-55个,而我国迄今每千人拥有中小企业仅8.9个,同国外相比不及1/5。我们要进一步发展,不能只满足于现有民营经济的规模扩大,而且要有民营企业数量的增加。有关部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的提高,放活民营小企业的管理,学习国外允许非注册企业的大批存在。英国、德国都有150-200万户非登记企业,造就就业岗位达千万人之巨,我国一旦放开这方面管理,非注册的中小企业一定会迅速崛起。
无垠的戈壁望不到边,雄伟的昆仑顶连着天。“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这就是世...
西部矿业的前身锡铁山矿务局仅拥有锡铁山这样一座面临减产的矿山;一个正在筹建规模不大的赛什塘铜矿;一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