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重庆市人民政府协办、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承办的2004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会暨高层论坛9月5日在重庆召开。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中共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重庆市长王鸿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彦宁、执行副会长陈兰通、孙树义、陈光复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本刊摘要刊发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理事长陈兰通在大会上的讲话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杜对2004中国企业500强的点评。2004中国企业500强前100名排序附后。
连续三年推出的中国企业500强,反映出中国大企业的竞争力在不断提高
1.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从2002年至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的发展一直呈现出整体规模持续增强、成长速度加快的特点。
一是企业规模不断增大。从整体上看,2004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达89935亿元、资产总额达282284亿元、职工人数2066万人,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29.18%、3.16%、2.59%。从2002年至2004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21.36%;资产总额平均增长4.13%。
二是入围门槛又有提高。2004年排名中国企业500强最后一位的营业收入为30.6亿元,而2003年相应位置企业的营业收入为25亿元。
2.企业成长速度在加快
2004中国企业500强有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18家企业达到《财富》杂志2004世界企业500强标准,比2003年多6家。宝钢集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和东风汽车公司4家制造企业首次达到世界企业500强的标准,这是中国企业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企业在一些成长性指标上已赶上或超过世界企业500强。如2004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收入增长率为26.24%,比2004世界企业500强的平均收入增长率10.5%高出15.74个百分点;2004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资产周转率为31.86%,而世界企业500强平均资产周转率为24.46%。
3.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提高
中国企业500强就数量来说是比较少的,但它们都是举足轻重的企业,拥有较多的资产和较大的经营规模,既是改革发展的领头羊,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所在。因此,其经济重要性远非数量可以表达的。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占当年GDP11.67万亿元的77.04%,比2003年的所占比重67.99%上升了9.05个百分点,比2002年所占比重63.64%上升了13.4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企业500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在不断提高。
4.私营企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连续三年的情况分析表明,中国企业500强的变化反映了私营企业迅速成长的趋势。私营企业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的个数及比重连续三年稳中有升。私营企业的比重从2002年的3.8%上升到2003年的13.8%,2004年又升至14.8%;从营业收入比重看,2002年为1.41%,2003年为5.6%,2004年为6.02%。
遵循企业成长规律,继续做强做大做久中国大企业
国家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发展强大,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一个国家没有一批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就不能发挥其对整个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尽管我国大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中国企业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宏观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带来的。与世界企业500强相比,我国大企业还存在很大差距。例如,2004中国企业500强的资产规模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资产规模的5.61%,营业收入仅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营业收入的7.3%,利润只相当于2004世界企业500强的5.22%,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额和人均资产分别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同一指标的16.23%、11.62%和12.46%。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必须遵循企业成长的规律,找准前进的突破口,继续做强做大做久中国大企业。
1.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发展
我国企业要做强做大做久,必须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才竞争国际化,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人才。在这种态势下,我国企业要做强做大,首要的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
二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实践科学发展观就需要企业在追求效益增长的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破除企业追求的目标就是获得利润的旧观念,确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的新观念,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
2.围绕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制度创新
企业制度是指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企业法律责任形式的规范。目前我国的大企业大多数仍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体制问题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大企业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不抓紧解决,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跨国公司都把技术创新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并通过不断增加研究与开发的投入等方式获取新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目前,我国企业创新投入普遍较低,导致许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水平与国外大企业有较大差距,缺乏自己独特的核心技术。因此,我国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产业及产业链中不同的位置来提升自己的技术优势。
4.加强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企业正在经历快速成长期,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批先进的成功的企业管理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由于大量的企业创办时间不长,规模扩张较快,加上生存竞争的压力和认识上的差距,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
企业不仅要重视生产经营管理,而且要重视战略管理、资本经营管理。企业管理的范围不但应包括自身的各种人、财、物、信息资源,还要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逐步由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转到对供应链实施管理。为了适应竞争资源从传统的人、财、物的竞争到知识、信息和无形资产如品牌等的竞争的转变,企业应相应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本管理、知识管理、品牌管理等。为了适应企业由国内市场转向全球市场,企业应相应加强全球化管理、风险管理、跨文化管理等。为了适应企业从大而全转向专注核心业务,企业应重视业务协作、战略联盟,形成“双赢”、“多赢”的利益共同体。为了适应企业从单纯追求效益到追求持续成长,企业应重视绿色管理、社会责任管理、和谐管理、诚信管理等。
5.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企业国际化
世界企业500强的发展历史证明,几乎所有企业都是从国内市场起步,不断走向世界,最终成为跨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和国际化是国际级大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必经过程,是中国大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然选择。
当前,一些具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的道路上已经捷足先登,把跨国经营、海外并购当成企业国际化的快速通道。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总之,如何做强做大企业,使我国大企业能在世界企业500强中占有更多的位置,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本文根据陈兰通同志在2004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会暨高层论坛上的讲话整理。
依据Cabinet GfK最新市调,去(2014)年法国资通视讯电子产品诸如手机、电脑、笔电、平板、电视机等市场规模...
根据瓜地马拉本(2015)年5月5日廿一世纪报头版新闻?近15年来最糟的危机?及自由新闻报公布的民意调查资料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