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纵观我国国民经济的走势

企业报道  2015-04-20 08:44:53 阅读:

  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时期,

  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市场自主力量在加强。

  工业化进程造就中国经济增长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说,去年的经济工作困难比预想的要大,成就比预想的要好。去年我们遇到的困难主要指以下三方面:第一,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第二,重于常年的自然灾害;第三就是“非典”,我们称它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尽管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国200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仍达到了116694亿,总量突破了11万亿,经济增长率达到9.1%。

  世界经济年报中专门讲到中国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益处,还有一个指标,就是去年我们人均GDP突破了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增长时期。

  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增长到1000美元之后,也会发生许多重大的变化,比如说在消费需求方面,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对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就会增加,从而会导致我们社会上会出现许多新的现象。

  支撑9.1%增长率的因素,在经济上分析,去年整个经济增长最大的拉动力是工业生产的增长,全部的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2.6%,其中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长达到了17%,工业对去年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62.3%。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有如下特点:

  第一,在工业经济的发展当中,重工业去年一年比轻工业快了4个百分点,重化工业的倾向在日趋明显。在工业39个大类当中,其中5大部门的工业增加值占了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第一是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第二是以汽车为代表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第三,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第四是冶金。第五是化工。这五大行业在去年的增长占了全部工业增长的50.2%。

  第二,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是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去年一年,三架马车表现得都比较出色。就投资来说,我们去年全年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是55118亿,同比增长是26.7%,应当说是一个很高的增长速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到了去年,我们看到投资当中有两个明显的变化,第一个变化就是在投资总额当中,民间资本的投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增速越来越快。去年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预算内资金同比减少了1.5个百分点,这是首次出现下降,而民间资本和民间的投资在迅速地增长,企业的自筹资金去年一年增长了39.7%,投资越来越由政府主导到了市场主导阶段,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投资特征。

  第二个特点,工业投资成为整个投资的主体。全社会的投资额增长率是36.7%,但是工业投资增长39.3%,工业投资的增长率大于全社会投资的增长率。它告诉我们中国正在进入完成工业化这种路程上。

  抓住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

  消费方面,去年非典没有影响到固定资产投资,也没有影响到进出口,主要影响是消费。但是最终的数据还是比较乐观的,我们最后全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增长了9.1%,这还是一个很好的成绩。

  其原因很重要的就是中国现在的消费处在一种结构升级的阶段。当我们获得了货币收入之后,总要用于消费和用于储蓄,储蓄从长期来看也是消费。80年代那个时候,我们消费的主要特点是要解决温饱问题。

  现在中国的消费结构升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由衣食向住行升级,主要是源于消费结构升级这条客观经济规律,房地产业和汽车业是中国经济支柱产业,这个支柱产业是市场决定的,是客观经营规律决定的,是消费结构升级所决定的。不是哪一个部门能把他们打压下去的,这是市场的力量。

  我们在讨论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各项指标的时候,关于要不要把居民家庭拥有轿车量放进去也有争论,一种意见说是提出了污染问题、能源问题、交通道路问题,但是我觉得还要把这个指标提出来,因为我觉得轿车进入家庭,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它是一个规律,是一个趋势,不是说我们想挡就能挡的问题,也不是说任何政策能够制止住的问题。

  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时期,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市场自主力量在加强。如果说过去我们在经济增长当中,主要是政府在推动整个经济增长,后来过渡到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那么现在看,就是市场自主增长的因素,这个力量在逐步地增强。

  如果企业的产品能够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适应这个客观经济规律的需求,那么我们的企业就会大有作为,如果我们脱离了这个消费结构的升级,我们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我建议我们的企业家们认真研究消费结构升级问题。

  我们这些年在预测和分析整个经济运行的时候,最不准的就是进出口。比如去年年初的时候,我们确定2003年进出口总额增长是7%,但是实际运行的结果是37.1%,进出口总额突破了8500亿美金,出口和进口都超过了4000亿美元,这是我们从未有过的成就。

  跨国公司到中国来,他们不仅带来了资金,带来了技术,也带来了市场,有些出口市场其实是国际分工的一种调整,出口当中50%以上是由三资企业实现的。随着外贸体制的改革,我国的民营经济也具备了进出口权,民营经济在整个进出口的活动当中是越来越活跃。在出口产品构成当中,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已经超过了50%,但是这50%主要还是三资企业实现的,对于我们自己的企业来讲,多数还是属于低附加值产品。

  中国的出口其实最重要的一个优势是我们劳工成本低,劳工成本包括劳动力的工资,劳动力的各种补贴、福利,还包括对劳动力培训的费用。比如说我国制造业劳工成本是每人每年1200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不到泰国的二分之一。中国商品的出口应当说劳工成本低是最重要的一个竞争性因素。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吸收外资,2002年直接利用外资是527亿美元,去年是535亿美元,两年共有1000多亿美元的外资流入。资本向利润率较高的地方流动,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我们要把精力放到优化我们的环境上来,使我们这个地方为资本提供高于它原来所在地的利润率,那么资本你挡都挡不住,中国现在就是这样。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整个经济的运行仍然还会保持一个较高的速度。

  通货紧缩依然是主要矛盾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肯定成绩的时候不能回避问题。

  首要问题就是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我们去年城市人均收入8427元,农民是2622元,表面看起来是3:1,实际上要去掉农民生产性支出,也就是千八百块钱了。城市人口绝大多数人都是有公费医疗的,是有社会保障的,农民没有,要把这样众多的因素放到一起的话,那么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非常之高的。

  农民收入上不去,最终社会消费需求上不去,那么,整个经济增长速度肯定会被拉下来,而且全社会出现生产过剩的危险不是不存在的。

  另一个老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去年结转下来的失业和下岗职工1400万,今年还要有新增加的劳动力大约1000万人,加在一起2400万人。应该看到,就业难度正在不断加大。

  除了老问题以外,从去年整个经济运行和当前的局势上看,还有这样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第一,现在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制约。一个国家的经济不可能长时期的依赖投资去拉动,投资是近期创造需求,但是一旦投资完成之后,最终是要产生供给的,如果消费不足单纯依赖投资的话,肯定会出现全面生产过剩,所以我现在也坚持说,中国很重要的危险是通货紧缩。

  消费不足的原因,一个是前面提到的农民问题;第二,就是投资规模过大;第三,分配的差距在拉大。清华大学搞了一个调查,20%最富有的人占有社会财富的53%,20%最穷的人占有社会财富的3%。穷的这20%的人,他有消费欲望,但是没有支付能力。

  我们的产业结构也不协调,特别是第三产业不发达。再一点,我们的东中西部现在也是不协调,去年差距也在拉大,我们的农民和城乡居民收入也是在拉大。

  中国经济是不是过热?去年我们9.1%的速度,还没有超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平均的增长速度,我们从1979年开始,平均增长速度是9.3%。

  第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去年上涨1.2%,远没有达到这个引起通货膨胀恐慌的状态,而我们的国际收支状态也是比较好的。

  对中国经济这部快车,我认为既不要加大油门,也不要踩刹车,更不能踩急刹车,要适时适度地调控,“适时适度”这四个字我觉得提得非常正确,要保护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一方面我们要防止通货膨胀,看到通胀的风险,但是另外一方面也不要形成通胀恐慌。

  中国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绝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我们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做到协调发展,注重可持续性。

更多专题
荷兰经济回顾与展望

总体经济讲的是GDP、消费量、物价、投资、利率、货币政策、政府财政收支、以海关税则分类为准的进出口值、...

让酒香溢满天下

“酒是一种文化。”郭双威见笔者第一句话就这样定义。他说:“山西杏花村汾酒,孕育于6000年前的杏花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