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CL公司是一个把跟随战略运作到极致的企业。在过去的20年中,TCL基本上是一个跟随者。TCL最早开始做盒式磁带,就是看到日本TDK磁带在中国十分畅销。后来做按键式电话、音响、大屏幕彩电、手机等,几乎都是对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的跟随。很显然,强烈的市场需求信号吸引了TCL的跟随,TCL在市场营销能力、劳动力成本控制、对技术人员的吸引能力、进口渠道优势等方面的自信和经验,促成了其长期采取跟随战略。
1999年,TCL电话机丢掉了稳居10年的老大宝座。几乎与此同时,TCL的第二个支柱彩电,由于价格战,利润被打得非常稀薄。当年因为合作伙伴香港长城公司独立研制出专供TCL的低成本的28英寸大屏幕彩电技术,使TCL彩电具有很大的价格优势,可以推出比竞争对手低50%价格的产品。然而由于技术优势的逐渐丧失,很快的便好景不再。尽管TCL将电视做到了全国老大,我们还是不得不遗憾的看到,如此大规模的生产制造,却并没有给TCL 带来利润规模。好在TCL抓住了手机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拥有手机核心技术的海外巨头在上一个技术年代赚得盆溢钵满,进而忙于准备产品的更新换代时,上代产品的充分市场化以及技术余量的充分挖掘仍然可以留给跟随者一个生存的空间,或许这就是国产手机在这个特定时期得到迅猛发展的深层原因。GSM手机技术的相对成熟,使现时的这代手机基本演变为时尚的竞争,所谓高档手机,在TCL看来也就是最为时尚的产品。因而,TCL手机从高端做起,宝石系列一炮打响,成为2001年卖得最好的国产手机。然而这种高端切入并没有技术上的优势,只是在外观或者某些小功能上做得与别人不同而已。所以随着未来移动通讯、语音通讯和数据通讯的逐步融合,手机的下一代产品即将诞生,缺乏技术后劲的TCL及其他国产手机厂商就不可避免的感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我们再来看看TCL的电脑业务。英特尔公司在推出奔四芯片时,调整了中国市场策略,有意扶持一批新公司,TCL电脑有幸被选中而成为重点扶持对象。但是由于TCL对技术理解的肤浅,还是以自己卖彩电的经验卖电脑,从而贻误了迅速做大的时机。技术优势转瞬消失,这样,TCL不得不又一次吞咽苦果。
TCL信息家庭计划,其缘起实际上来自微软一个失败的项目——维纳斯电脑。当微软公司推出其震惊世界的维纳斯计划后,TCL公司第一个跟进,而当机顶盒的研发不尽如人意,TCL就走上了一条概念与维纳斯电脑相似、但途径截然不同的家庭信息化道路,这就是当时的HiD。
如此我们发现,TCL的产业取胜法宝,就是从高端切入,技术跟随。然而当技术跟随所导致的暂时技术优势逐渐丧失以后,其相关产业就不可避免的跌入低谷,它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技术跟随战略背后TCL技术开发、储备与技术底蕴的严重不足。
我们绝不是推崇中国企业只去学跟随,也不是规劝中国企业不要去领跑。我们认为,TCL过去作为跟随者之所以成功,一是得益于进入某个产业的时机处于该产业启动和快速成长阶段,二是得益于我国较长时期的不完全开放,三是得益于所进入行业的技术垄断性不是太强。而如今TCL已经成为一个大型企业之后,是否继续采取全面的跟随战略,值得TCL自身以及与其有着类似经历的企业们深思。
随着企业的快速成长,如何把握跟随与领跑之间的分寸?经济学家是不容易说清楚的,而必须靠企业家自己去悟觉。对于许多中国企业而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跟随仍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战略,当然,跟随对象应该逐步升级,譬如像TCL这种已经成长为大型集团的企业,如果在某些方面仍然采取跟随战略,跟随的对象则应该是更大的跨国公司,而不是一般的外资企业和国内同行企业。在少数产品和技术上,像TCL这样快速成长起来的企业,也可以尝试领跑,关键是要把握好跟随与领跑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