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战略思维系列之一
从战略的高度把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工作成功的关键。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刊登这方面的系列文章。
2002年对沃尔玛公司来说是一个好年份。它在将传统竞争对手K-MART逼到了寻求破产保护境地的同时,又荣膺世界第一大公司的称号。这一成就不但将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拉下了马,而且第一次完全改写了《财富》500强的历史,终于将零售业推上了世界企业的第一高峰。
沃尔玛的成功不但是沃尔玛“不求最好、但求便宜”经营战略的成功,也是信息化战略对经营战略支撑的成功,更是战略指引下的信息系统与管理需求完整融合的成功。可以明确地说,没有信息化的支撑就没有今天的沃尔玛。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光阴,并在银行、航空、零售等行业取得了成功。这些行业已经从早期独立的、单一的管理需求逐步演化到战略性的需求。难道不是吗?银行的各类卡业务、各类存折业务、各类网上银行业务所带给我们的一切,不是向我们证明信息化的成功吗!事实上,它所证明的不仅仅是成功,更证明了信息化的成功依赖于客户的需求、竞争的需求,也依赖于管理的需求,否则,我们今天的银行还将沉浸在算盘的噼啪声中。
再看看今天的家乐福连锁店,无论它设在哪里,北京也好、上海也好、成都也好,他们的零售业MIS不是在好好用着吗!我们再看看华联百货、华润超市,再看看家电零售商的苏宁、国美,它们的零售MIS也都在繁忙运行着。他们为何能够成功?不都是依赖于用户的需求、市场竞争需求和企业管理需求的存在?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政府为推动零售业信息化,不遗余力扶植众多试点,但可以说基本上都不了了之。而到了90年代初期零售业竞争逐步激化和大型超市的普遍引入,该行业的信息化却掀起了热潮,这难道不让我们深思究竟是何种力量让零售业的管理者接受了信息系统呢?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为何在信息化的早期,失败不断?为何在进入21世纪以后却成功不断呢?联想、海尔、伊利、海菱等等近几年来这些企业成功的消息,又都说明什么呢?
其实答案是明显的。早期的失败是源于没有需求所造成的失败,现在的成功是源于需求——客户的需求、竞争的需求、管理的需求的产生。如果在今天,一个全无任何需求的企业去从事信息化,毋庸置疑,它肯定还会失败。
在这两年中走访了几十家企业,伊利惊呼从未有如此好的软件,海菱兴奋表示“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奥康娓娓道来“它解决了我们的信息贪污问题”,“百世鞋”的企业管理者说“我们需要的不是软件,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能够让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管理”,正泰也同样叹道“从没有一个如此好的系统为我们所用过”,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珠海的祥乐、沈阳的红梅、上海的大霸手机……这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回顾之后,一种强烈的感觉涌上来,他们需要的不是软件,他们需要的是“管理、方法、流程、控制和所伴生的文化”。管理大师们曾经提醒我们“客户所需要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背后的东西”,那么这些用户所高呼的成功和管理的目标的达到,他们所要的不都是软件背后的东西嘛!
今天的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迫使企业的结构和组织不得不寻求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初麦肯锡所创立起来的7S式的稳固结构已经被全新的7S体系所取代,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认同,它强调快速、强调竞争、强调结构必须根据竞争的需要而改变。而要实现快速别无它法,只有依赖管理需求与信息系统相互融合后的利器。
加入WTO后我们所面对的不再是清一色的本地企业,而是携巨资进入的跨国公司,他们不但有良好的管理体系,而且有畅通无阻的信息系统。他们可以利用这一系统迅猛地展开竞争攻势,而我们可以吗?这迫使我们的企业必须拿起信息化的有力工具,以更快的速度、更加适合中国市场规则、更加适合企业管理现状的信息系统,与比我们更加强大的竞争者展开竞争。否则,我们不再有机会。
早在19世纪80年代,橡胶产业在马来西亚快速蓬勃发展,大面积的丛林被清理,并种植橡胶树。在美国福特汽车公...
到吉奥集团采访,已经是第二次。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穿过老城区,穿过荒芜的城郊,一座崭新的工厂赫然跃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