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如何让“众才皆为我用”

企业报道  2013-12-23 16:25:28 阅读:
核心提示:现代企业领导专业技术背景不如员工的情况比比皆是,涉及到技术资深阶层,“外行领导内行”不仅必须而且必然。

  “外行领导内行” 旧话新说

  现代企业领导专业技术背景不如员工的情况比比皆是,涉及到技术资深阶层,“外行领导内行”不仅必须而且必然。

  刘邦谋略不及萧何、张良,用兵难望韩信项背,却不是也“领导”得很好吗?原因就在于韩信所说:“夫信善御兵,而王善御臣。”管理是一门统御百业之术。资深技术员工与一般员工不同的特征,是具有多样化的创新精神,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感,忠于职业而非忠于企业,期望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个因素影响了对企业的忠诚度。而且他们的工作往往是创造性的、非程序化、不可流程化的。如何驾御这个高层次的成员,使他们的创造性、积极性释放进企业目标中,融进产品里?丹麦奥迪康公司应该说提供了一种创意。“面条式组织”有两个关键突破:一是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进步提供的物质基础,改传统事后考核模式为过程表现贡献监控;二是以项目为动力配置资源模式替代传统以权力为动力推动资源配置模式。

  这个创意具有颠覆性,体现在突破了直线、条块、事业部以及矩阵等所有的传统模式。这些传统模式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官本位”。职位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重要性,“一将功成万骨枯”!这种体制只能调动极少数人的积极性。

  部下不是机器而是有思想的人,要满足员工对制度的正当性、心理感情上的接受性、公正而又公平地获得与自己的努力和业绩相称的报酬的预期,使之自觉地创造性地去执行,将每个员工的愿望追求变为组织的推动力。揣情度势,确证符验,因势利导,人性化艺术化的努力对组织的执行力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方面传统文化的长处要明显优于西方,为什么很多企业模仿国外“漂亮”的制度,表面“一律”,执行过程却出现无数“软钉子”,把“制度化”扭曲或化于无形,无疾而终?

  我们今天看来一些似乎很复杂的管理问题,古人却能举重若轻,大雪无痕,解决得很圆满。管理者要学会从历史典籍、史鉴长河采撷奇葩,经世致用,用实践诠释演绎中国式管理要义,切忌陷入中西文化孰优孰劣的迂腐之争。

  好心情就是创造力!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别说上司,就是你自己,好听的话总是比较顺耳。被别人当面指责,总不是一件很爽的事。如果正好在气头上,那就更麻烦,这就是韩非子的人皆有“逆鳞”之说,此乃人性使然。即便你说的百分之百正确,他当面接受,过后是否记恨就难说了。“闻过则喜”的人是有的,但不要期望太高,拿来要求所有的人。既然“逆耳”又“苦口”,何妨曲径通幽地调制得顺耳甘甜一点呢?这就属于圣贤良医的高超艺术了。

  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妙,在于不仅有“御下之术”,还有“御上之术”。荀子说:“两贵不能相使,两贱不能相事,是故圣人分贵贱以制之。”。按今天白话,古人所谓“贵贱”就是 “上下级”的意思,因为同级谁也指挥不动谁,所以分贵贱,定名份,设置职位级别差异,实质仅是一种减少内耗成本的制度安排而已。老子曰:“夫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更将上下级关系实质阐释得入木三分,大师韦尔奇的法宝,就是大部分时间“泡”在下面调研,这是老子“处下”思想精髓的实践演绎。毛泽东说:“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是对传统文化精义的现代诠释。

  一些管理者浮在上面,颐指气使,被小人包围,阿谀之声盈耳,一句真话都听不到,想不愚蠢都难啊!否则,怎么会有突然“崩塌”这种怪事频频发生呢?管理是一个目标实现与上下心理脾性契合的过程,如果大家都懂得点 “上下相御之术”,搞得上下相互都很心情舒畅,消除各种潜在心理壁垒,能够公开诚恳地沟通,特别是创意性工作,坏情绪会使灵感荡然无存,好心情就是创造力!这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活力和创造力,执行力也就真正有了保障。

  传统文化中这种治理智慧极为丰富。春秋时齐景公很喜欢带猎鹰打猎,有一次养鸟人把齐景公的猎鹰弄丢了,景公大怒,要处死他。晏婴赶忙顺着他说:“不着急,让我先把这混蛋教训一顿,让他也死个明白。”晏婴是肱股重臣,这个“马屁”拍得齐景公很是舒服。晏婴就把养鸟人带到齐景公面前,狠狠地训斥起来:“你知道你为什么要被处死吗?你把猎鹰弄丢了,害得大王为一只鸟而杀人,使天下诸侯都以为大王重鸟轻人,所以你该死。”齐景公听完就把养鸟人放了。若当时来个“晏婴怒斥齐景公草菅人命”,岂不火上浇油!其后果可想而知。

  谁突然遇到闹心的事情又不会这样呢?我少时就见过一个人发怒时打坏了儿子的眼睛,留下终身残疾!他一辈子在绵绵悔恨中度过!医学研究说这是一种分泌物化学反应。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一日罢朝回宫,恨恨地说:“我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惊问:“夫君要杀谁?”唐太宗说:“魏征每每当众臣面犯颜,实在不堪忍受!”长孙皇后赶忙换上朝服,行君臣大礼。唐太宗说:“你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说:“人常说君明有直臣,我朝有魏征,说明夫君真乃英明天子,值得祝贺啊!”想唐太宗如此器量之人,也会因一时“闹心”而生出杀气来,若非长孙皇后智谏,岂不酿出祸来!

  权力愈大职位越高,所受到的制度制约就愈小,铸成大错的可能性就愈大,那些大机构的“崩塌”飓风,多起于高层错误“青萍之末”。齐景公的情况今天不会出现了,但上司决策错误或做出有悖常理之事的情况还是很多的,总不能眼看着他“跳崖”,这些靠什么“制度化”是解决不了的,要懂得点“御上之术”。

  面对下属的“不服气”

  管理实践中这种情形最多了,若明若暗让你感到一种无形的对抗力量。对开展工作构成极大挑战,具体情况又很复杂,极其棘手。

  从下级来说,为了保住饭碗都希望找一个“靠山”,有些人觉得安插“密探”有利于控制和了解“真实情况”,并乐此不疲,所以“打小报告”在中国很吃得开。这才是货真价实的“权术文化”糟粕,这会把上下级的关系搞得非常糟糕。精力都用在上下博弈,勾心斗角上了,哪还有心思搞什么积极性与创造性。再一个原因就可能是高层不慎重、隔级表态造成的,也可能一句“你们经理怎么能这样呢?”就会暗示员工不服从直接上级等等。不把这些问题“化”掉,那些制度化、数字化、规范化就很难有什么实际作用。

  许多“空降部队”之所以不成功,原因大多在赵括谈兵,马谡论战,死搬洋教条。

  赤壁之战时,孙权任命周瑜为大都督,三朝老将程普就心里老大不痛快,第一次点卯就不到。这从古军法制度来说极其严重,藐视主帅,论罪当斩;从情理来说又是很正常的。论资排辈确实扼杀新人积极性,但走极端,眼中只有金钱老板,全无长幼,弃老员工老臣子如敝屣,产生兔死狐悲效应,员工行为短期化必然使管理失去根基。古人云:“欲灭人之国,必先亡其史”,对资深员工的尊重是对企业历史的尊重,他们身上承载着企业历史传承之重,他们的经验和威望对开展工作来说非同小可,切莫“自亡其史”,毛泽东的“老中青三结合”是管理精华,丢不得。定军山诸葛巧使激将法,老黄忠一出马就斩杀了曹操爱将,周瑜在这种事情上也拿捏得很到位,关键时刻,老将黄盖不辞万死献苦肉计。如果死搬军法条文斩了老将程普,从“制度化”程序上都无可指责。但就显得不通人情,也寒了将士们的心,这赤壁会战靠谁去打呢?

  人都是喜欢自己选择作决定的,没有人喜欢让别人说自己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上司让你提建议,并非是要让你做决定,也可能他心里已经接受了你的意见,嘴上却依然说“没有必要”而已。

  三国时,曹操比较喜欢文采横溢的三子曹植,在立长子曹丕还是曹植为太子的问题上下不了决心,大臣们分歧也很大。有的说不能废长立幼,应立曹丕;有的说唯德才是举,不拘泥旧制,应立曹植。

  曹操就叫来谋士贾诩决疑,谁知这个贾诩竟然“摆谱”半天不答茬。曹操面露愠色:“孤与你商量大事,怎么爱理不理的?”贾诩这才慢条斯里地说:“不是的,我正在想另外一件事情呢。”曹操更来火了,“你考虑什么事情?比立太子更重要吗!”贾诩说:“我正在琢磨袁绍两个儿子的事呢。”曹操听后半天沉默不语,最后果然立长子曹丕为太子。贾诩自始至终对立谁为太子未置一词。这些“御上之术”的境界和智慧功夫,堪称“至言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屈原投江内幕

  如果上级采纳了下级的意见或建议,而且意见被证明是正确的,优秀的上级有责任及时给以激励。但下属也不要到处散布:“不是我及时点拨,他就玩完了!”等等,让上司没面子,好事也就变成了坏事。

  屈原是民族文化之魂,大家现在纪念他的时候,都以为屈原投江是因为楚王这个昏君,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件千古奇冤的细节。据《史记》记载,屈原本来是楚王非常宠信的重臣,主持大政法令,于是引起了小人上官大夫的嫉妒,每次屈原颁布法令,他就不经意地在楚王面前说:“这下屈原又该到处夸耀了。”楚王问:“他夸耀什么呢?”上官编造说:“他说除了他,谁也制定不出来这样好的法令!”,楚王从此心生嫌隙,逐渐疏远屈原。

  “智窥人秘者其身危”,一般来说,决策过程一些隐秘若泄露出去,参与者就危险了。这些法令政策本来就是屈原制定的,上官这个精于“权术”的奸佞小人,正好找到这个缝隙下蛆,无中生有,心怀叵测不露痕迹地在楚怀王心里播下永远无法清除干净的阴影。终致君臣反目,屈原遭放逐,恨一代大贤,凄然陨落汨罗江!

  企业也一样,精英辈出凭本事吃饭,小人不绝靠“权术”谋生。在一个生存激烈竞争的环境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种事情任凭怎么“制度化”也无可奈何,一万年也变不了。骂几句“权谋文化”有什么用呢?国外就没有“权谋文化”吗?

  这就给成功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品德修行和“术”法谋略修炼得炉火纯青集于一身。否则,置“术”于不屑,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和群众拥护,己身且不保,又谈何做什么大事呢?倘若屈原通晓一些抵隙之术,及时修补与楚怀王之间因工作可能出现的嫌隙,“其未兆也,易谋也。”小人权术又怎能逞其奸?战国时,楚齐联盟,楚乃大国,足抗衡虎狼之秦。力主联齐抗秦的屈原不屈死,则张仪离间楚齐之术未必能得逞,楚若不亡则历史恐怕都要改写了呢!一个优秀员工被“权术”乘隙所废,对企业发展和自己前途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要同重视品德修养和业务一样重视“术”之修炼。

  “术者,上善若水,以至柔克至坚之利器也!”中西之“术”长短相形,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相互借鉴则相得益彰,东施效颦最是误人不浅。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