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理性对待知识管理

企业报道  2013-11-26 10:19:22 阅读:
核心提示:近年来,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形成了热潮。知识管理理论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无疑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将知识管理理论运用于管理实践,尚有不少问题需要思考。

  近年来,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形成了热潮。知识管理理论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无疑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将知识管理理论运用于管理实践,尚有不少问题需要思考。

  知识型企业至今未有公认的标准

  知识管理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侧重技术面,即用技术的手段来传播、使用知识;另一类侧重使用面,即强调个人之间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技术面的知识管理对组织大致有以下几种要求:①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虚拟化;②资产无形化;③组织扁平化;④组织学习化,等等。其中,技术面的知识管理由于明显不同于传统管理理论,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信息的迅速增长,知识管理理论的上述要求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这些要求只是给出了一个大致的行动方向。企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实现到什么程度,都没有公认的理论可循,许多成功的企业在实践中使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与其说知识管理的这些要求是管理理论的进展,不如说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对知识管理型企业进行评估更没有统一标准,一方面反映了知识管理理论尚在发展之中,另一方面是由知识本身的不可测性所带来的。知识管理理论中发展出了一系列用于评估的模型,如智力资本模型、成熟度模型等。这些模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无一得到公认。

  知识管理≠创新

  著名管理学家野中郁次郎认为,知识创新型企业的核心在于创新。企业面对的市场是千变万化的,用户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企业的产品也可能随时被市场所淘汰。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地创新以获得生存。创新理论的提出者、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指出,创新可以有多种形式:①引进一种新产品;②引进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新市场;④引进一个新的材料来源;⑤实现任何产业中的新的组织,如造成垄断。从这五种创新形式可以看出,创新可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任一子过程中进行,企业中的任一成员也可以就某一问题提出创新。由于创新总是牵涉到新的知识,这种全过程性、全员可参与性和知识管理在概念上有天然的联系。

  尽管创新和知识管理有一定联系,但它们的侧重点显然不同。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根本目的,知识管理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手段。因此,过于强调知识管理实际上混淆了目的和手段,会使企业管理走入误区(如过于追求管理的信息化等),有可能造成企业实际运营成本的上升,并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

  不是什么都适用于知识管理

  罗宾斯认为,管理工作的实质在于决策。决策遍布于管理的职能之中。其中,由企业家作出的企业的战略决策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对企业至关重要。它取决于企业家对环境的个人预见能力和对风险的态度。个人预见能力可以通过企业家个人的学习,不需要知识管理也可以得到提高。一般来说,企业家都是厌恶风险的,但对于一些不可避免的风险,如自然环境和政治因素等,有时市场的变化也难以预测,也存在不可避免的风险。个人在战略决策中对不可预测风险的态度,很难界定其优劣(厌恶风险和喜欢冒险的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也很难通过学习来得到改变。

  对员工的激励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更多的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促使员工努力工作。强调知识管理对员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要求员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适应组织本身的变化等,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使员工的压力加大,增加了激励的困难。

  知识管理无法管理某些知识

  知识可以分为两种:显性知识和意会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可以通过正式的方式加以表述的知识,如书本上的知识。意会知识很难用语言表述。如,要具体地描述某些企业中一线生产工人的技能,就要具体描述工人工作的具体条件以及工人在相当条件下的用力、角度等因素,有时实际上是不可能描述的。显性知识的传播可通过书本、电子文档传播,但意会知识则不能。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方式下,师傅和徒弟所撑握的知识大部分是意会的。

  显性的知识易于被信息化的系统所处理,而意会知识则较难。侧重技术面的知识管理要求管理的信息化,它必然要求将一些意会知识转为显性知识或改变组织生产方式,例如,用机器代替人。因此,知识管理会面临以下问题:①有无必要将意会知识显性化?②有无可能将意会知识显性化?③显性化意会知识能否带来效率的提高或成本的降低?这些问题显然需要决策者深思。

  引入知识管理须慎重

  引入知识管理前,需要对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根本的诊断。企业可能存在不同的问题,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而知识管理只是处方之一。如果企业的战略决策本身是错误的,知识管理理论就无济于事。实际上,发现问题本身可能比寻找解决方案更难,因此,盲目跟随潮流是不足取的(尤其是盲目地信息化)。知识管理还可以在不同层次、不同的方面进行。具体从哪个方面进行,也需要仔细地分析。

  引入知识管理有可能需要更改组织结构(如组织的扁平化)和组织的制度(如组织中的考核制度),但这些改变需要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在实际运行中绩效良好的组织,改变组织结构具有相当的风险。

  引入知识管理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企业大致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两种,它们对知识管理的需求也不一样,实施的难度也不一样。

  最后,企业还需要考虑实施知识管理的成本。企业的最终目的是长期盈利,因此,实施知识管理的成本不应影响其最终盈利能力。无论企业采取什么样的知识管理方案,必然要引入人力资本或实物投资成本。在信息化的情况下,企业的投入更多。对小企业而言,实施技术面的知识管理的成本较大。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