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探究企业的基因 确定企业的遗传物质

中国企业报道  2012-07-06 10:25:49 阅读:
核心提示:DNA芯片诊断技术的诞生,使人类在疾病诊断上实现了一次飞跃。诊治企业的疾病,也可以借鉴DNA芯片诊断原理,分析影响企业效益的生产要素,确定企业的遗传物质,找出其中不良遗传基因,进而寻求解决之道。

  探究企业的基因

  DNA芯片诊断技术的诞生,使人类在疾病诊断上实现了一次飞跃。诊治企业的疾病,也可以借鉴DNA芯片诊断原理,分析影响企业效益的生产要素,确定企业的遗传物质,找出其中不良遗传基因,进而寻求解决之道。

  生物的生命有长有短,企业界的效益有好有坏。DNA是遗传物质,决定着生物体的一切,包括生命长短、疾病与健康。

  当今在企业界,每个企业家在创办企业时,都抱着建一流企业,育一流人才,创一流效益的愿望创办企业。然而事情总是难如人意,因此,许多企业家都在寻找能使企业起死回生之术,各种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效益差的企业就像病人一样,到处寻医问药。人们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总是在追求这样一个境界:准确的诊断——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同理,在企业管理中,只有准确无误地诊断企业生产要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与技术创新。

  DNA芯片诊断技术的诞生,使人类在疾病诊断上实现了一次飞跃。在玻璃片上点上所有好的和坏的基因,诊断者预先知道上面的每一个基因是好的还是坏的。这样的玻璃片就被称为“DNA芯片”。从被诊断者体内提取基因混合物(样品)放到芯片上,使其与在DNA芯片上的基因进行结合,样品中好的基因与芯片上好基因结合,坏的与坏的结合,这样就可以确定样品中有哪些好基因和坏基因。最后,将样品中确定出的好坏基因与人们预先知道的基因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对照,从而确定病变到底是由哪种不良基因引起的,给医生提供治疗依据,使医生可以采取基因疗法等多种可行性治疗方案。

  诊治企业的疾病,也可以借鉴DNA芯片诊断原理,分析影响企业效益好坏的生产要素,确定企业的遗传物质,找出其中不良遗传基因,进而寻求解决之道。

  员工——决定企业状态和命运的基因

  企业素质的好坏与人的身体好坏一样,由什么样的人组成,就有什么样的企业素质,“先天不足后天补”的做法,只能解决暂时或阶段性的问题。试想,一个出生就缺少一条腿的人,即使安装一条假肢,虽然能正常行走,但却达不到正常人的功能,更谈不上与正常人赛跑。在商场如战场的市场经济中,企业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断取得领先优势,就要在企业的遗传基因(人)上大做文章。

  企业的管理与技术创新,要从对单个基因的认知开始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发现一些企业的领导将企业管理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好模式及几个人才的引进。如:当前在国内正在兴起的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过程中,有的企业在创建Intrannet及ERP过程中,他们认为信息化就是成立信息部门,招集部门人员,购买信息机器和软件,在信息系统的开发上投入资金。但这些企业的信息化最后往往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

  对这些企业来说,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这些企业对运用现代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思路不够清晰。这种现象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好的医疗方案,要结合准确的病情诊断才能发挥较好的疗效,在未确诊的情况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贻误病情。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同样的生产设备,同样的管理模式,生产同样的产品,却有不同的产品质量,或同样的产品,同等的质量,却有不同的市场占有率。原料的投入是由人来完成的,生产设备的参数是由人来设定并操作的,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是由人来实现的。因此不同素质的人是同一产品出现不同质量、不同市场占有率的关键。由此看来,研究企业中的遗传基因(人)应像研究人类基因那样,从单个基因开始,使每个人在不同环节里的正负作用展现出来。使企业在管理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良负面影响的因素,使现代管理模式发挥真正的作用。

  打造企业DNA芯片,综合诊断企业生产要素

  现代企业管理与技术创新,顾名思义,管理是组织、协调与指挥,技术是通过掌握某种劳动技能的人来体现的。即管理者将掌握某种技能的人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劳动,形成一个生产模式。这种模式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将企业的生产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模式就像DNA芯片描述的人的机体那样,其状态和结果是由成千上万的基因共同作用所决定的,每个基因在体中是相互作用的,不能简单地说谁好谁坏。如在老鼠身上虽携带出血热病毒,却不发作,而人一旦接触出血热病毒,多数人都会发作。经科学家研究分析,老鼠自身有一种基因能抗出血热病毒,而人类在这类基因上却有缺陷,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说鼠类就比人类好。

  再如有的企业在人才组合时,有这样两种倾向:一种是人才文凭越高越好,另一种是民主评议,只要大家认为好就好。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有一家IT企业,曾与美国的一个留美博士联系,打算以美国的工资标准引进人才,后来这位博士了解了一下企业的状况,就实话实说,"你们的企业未必能有那么高的利润,我的工资用不了几年就会将企业拖垮,建议引进与企业相适应的人才,不要盲目扩张"。还有一个企业,在搞职称聘用时,声称要充分发扬民主,将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混在一起,让厂里的工人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以票数的多少决定高级、中级、初级,结果,有的高级工程师,由于经常在实验室里工作,与工人接触不多,被聘为技术员职位,而有的工资员,由于在发工资时经常与工人打交道,得到的票数多,被聘为工程师职位,像这样的专业职称聘用,与电焊工、钳工坐在医院里充当医师给病人看病没有两样,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企业本身。

  从以上几种现象来看,企业要想取得整体优势,不论是创办新企业,还是对老企业进行更新改造,都少不了人力资源的研究,这种研究应像DNA芯片研究人类基因那样,将生产的各个环节需要什么人,预先制定用人标准,这种用人标准要结合企业的技术装备,将人员的考核标准量化,然后将每个人的能力与标准进行结合,使企业具备不断进化的能力,实现企业的管理与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