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疑“企业内部市场”
目前,在企业管理领域中流行着一种“将市场引入企业”的说法,典型的提法是“在上下工序、岗位相互之间形成市场关系、服务关系,使每个工序、每个人的收入均来自于自己的市场。”一些企业在这方面的实践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他们普遍认为这种管理模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市场机制引入了企业内部。然而以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这种管理模式,探究这种管理模式成功的真正原因,我们不仅要问:将市场引入企业内部真的合理吗?或者说,市场真的能够引入企业内部吗?
从企业与市场的理论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的说法有违企业的本质。若是真的将市场定价方式引入了企业的内部,“所有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市场的关系”,无疑将会导致不确定因素增加、交易成本提高,进而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致使企业利润下降。
假设一下,如果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了企业内部,那么企业内部的市场是什么样的市场呢?每个部门、每个工序、每个人可供选择的可替代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是来源于企业的内部,还是来源于外部呢?(1)如果竞争者来源于企业内部,不就是等于要在企业内部设立职能相同的岗位吗?(2)如果竞争者来源于企业外部,那么所有生产环节都将被分解到市场交易之中,频繁的市场交易必将使企业承担多重的市场交易成本。(3)如果竞争者来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那么无可避免的问题将是,企业内部的竞争者在这种市场上享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地缘优势、人际优势、产品配套优势等等,这样无疑造成对企业外部竞争者极不公平的竞争,这样的市场还有什么效率可言呢?然而,在“将市场引入企业”的论点实施之后,一些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得到改善,其原因何在?“将市场引入企业”成功的原因,实际上是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在不同程度上实施了业务流程再造。这种管理模式成功的实质,是通过企业内部制度安排的创新实现了对企业管理中监督成本的节约、生产效率的提高。
业务流程再造是20世纪80年代初源于美国的一种企业变革模式,其创始人米切尔·汉默和詹姆斯·钱皮就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解释说:再造就是对公司的流程、组织结构、文化、战略、增值营运流程以及支撑他们的系统、政策、组织、结构进行快速的、彻底的、急剧的重塑,以达到工作流程和生产率的最优化,即实现绩效的飞跃。通过对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的重塑,包括进行相应的资源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结构调整,使企业在赢利水平、生产效率、产品开发能力和速度,以及顾客满意度等关键指标上有一个巨大进步,最终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新塑造,使企业不仅取得经营业绩上的巨大提高,更重要的是使企业形态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即:将企业以职能为中心的传统形式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的新型流程导向型企业,实现企业经营方式和企业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综上所述,可以说在所谓“将市场引入企业”的口号下实施的是一个成功的管理模式,但是其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它将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引入了企业,而是这种管理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企业的监督成本的结果。有关企业这种对其业务流程再造的不恰当的提法,还应引起我们关于市场的思索:中国是在几经努力之后才使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得以确立,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极力引入市场,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往往将任何有效率的方式方法都冠以“市场”的名头,而没有认真的想想——市场到底是什么?这种提法是否合适?效率的产生究竟是来源于何处?而这正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清问题的实质,取其成功精华而效法之,以求进步之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