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医疗医企>> 医疗企业报道>> 正文

反腐令奢侈品抛弃“高冷模式”?

企业报道  2015-04-03 23:12:46 阅读:

  ■ 邓海建 媒体人

  突然“Duang”的一声,香奈儿(CHANEL)中国市场降价遭疯抢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2015年3月17日,奢侈品品牌香奈儿集团宣布将于2015年4月8日起拉开全球价格大调整的帷幕。香奈儿降20%、百达翡丽降22%、江诗丹顿也开始打折,下一个降价的会是谁?(3月31日《中国经济周刊》)

  香奈儿率先启动降价新常态,诸多奢侈品牌密集跟进。不少媒体将之解读为“反腐才是原动力”。这样的说法,也不是毫无道理。高端消费品与权贵阶层之间,历史就有割舍不开的渊源。权力收敛,权钱清爽,异化为工具化掮客的奢侈品,自然也会打折求生存。

  事实上,在中国礼节文化中,反腐对茶烟酒的影响最为明显。譬如去年底,境外媒体统计称:2013年,中国人是波尔多葡萄酒庄的最大买家,共有25笔交易,占总交易量的75%。买下波尔多地区900公顷的土地,占去年该地区土地成交总面积的20%;而2014年,一家法国咨询公司记录了14笔来自中国买家的交易,仅占总交易量的43%。中国买家的土地成交面积也只有250公顷,较上年减少72%。又譬如眼下正是2015年明前茶的热销期,不过,今年的茶叶市场价格明显“亲民”,市场上很难看到万元一斤的茶叶。与此同时,茶叶的包装也趋于简朴。这些新变化与往年动辄数万或十几万的天价茶叶以及豪华包装礼盒,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见,反腐对于高端礼品市场的影响,可谓釜底抽薪。

  不过,就事论事地看,奢侈品降价,恐怕主因并非在于反腐大势。根据全球著名咨询公司贝恩发布的《2014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比2013年下滑了1%。但与此同时,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上,中国内地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上涨9%,达到3800亿元,大约占全球奢侈品市场30%的份额。这意味着,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主场”主要在海外。不是国人不喜欢买奢侈品了,而是不大愿意选择在国内买罢了。

  有舆论称,“多数中国奢侈品关税税率在15%至25%之间”,因而中国奢侈品与海外的差价达40%,即使是免税港香港,也与欧洲价格相差悬殊。此后,海关等部门多次表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商品进口关税在10%以下。多家奢侈品电商也透露,进口关税只占奢侈品成本价的10%左右,占其售价的比例则更低。一句话,抛开看得见的关税因素,厂商的分区定价策略,才奢侈品“中国式高价”的根源。再加上近期欧元的大幅贬值,若不降价,中国与欧洲的差价更加明显。信息化导致地球扁平化,高端消费者不会傻到为了在家门口扫货而扮演“人傻钱多”的角色。当然,如果算上赝品假货泛滥的事实,“境外购”、“全球购”可能也增益了中国消费者的安心指数。

  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并未缩水,境内奢侈品市场寒意袭人,毕竟是多种肇因释然,绝非反腐的神奇副作用——弄清这个道理,既是对权力治理的理性认知,亦是对市场规律的客观尊重。一句话,奢侈品在中国降价,不过是基本的供需规则与价格决策的博弈。

更多专题
一汽:倒春寒与制热键

3月20日,中国民营自主品牌吉利汽车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交付了首批20辆博瑞轿车作为外事礼宾制定用车及...

中国白酒的下一个风口

“我们有人看到过山东省有关政府接待用酒不用白酒用国产葡萄酒的文件,我现在没有看到,这事是真的。”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