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燕京啤酒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后仅一天的时间,国内啤酒行业的另一大知名品牌——青岛啤酒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加上去年与国际奥委会签约的2008年奥运会国际啤酒赞助商——百威啤酒,北京奥运会就拥有了3家啤酒赞助商。对此,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袁斌表示,签下3家啤酒赞助商的确“不完全符合国际奥运会的‘排他性’原则”,但这是个“特例”。那么这个“特例”对于这3家啤酒企业将意味着什么呢?
三家大企业争夺一个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或喜、或忧、或喜忧掺半,三家企业的感受各不相同。不过,这个“特例”对燕京啤酒这个国内独资的啤酒企业来说是个需要仔细思考的大课题。
的确,国内企业正在不断做大做强,但来自国际的竞争压力也在增加,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啤酒企业无法回避的大课题。据统计,2002年,中国啤酒产量首次超过美国,实现了中国啤酒发展的第一个战略目标,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大国。到2004年,全国啤酒产量已达到2910万吨,增长幅度达15%,创近10年来发展的最高水平。与某些国家几乎已经饱和的啤酒市场不同,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未来的几年,啤酒需求量还会不断增长,因而,国外啤酒企业为了抢占这个市场不惜代价地以各种方式远征中国,百威、蓝带等等市场攻势咄咄逼人。
所以,中国啤酒企业的国际化竞争是不用走出国门的竞争。对此,燕京啤酒制定了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外延式发展为辅的发展模式,本着做大是基础、做强是关键的理念,采取扩大规模与提高效益并举的方法发展企业。做扎实国内市场,积极参与不出国门的国际化市场竞争,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的开拓国际市场。
燕京啤酒总裁李福成表示:“前一段时间,有许多大型外资集团想与我们合作,就目前来讲,我们还没有引进外资的想法。虽然没有合资,但我们仍然要积极地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培育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使燕京能够在竞争中占主导地位。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世界上树立中国自己的啤酒品牌。”
市场经济就是创新经济,包括企业创新和金融创新。经验表明,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及其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
近年,我国出口商品普遍遭遇了新的“海外出口三道槛”:海外市场壁垒,汇率变动引发的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