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经多年发展之后,变频技术在国内市场的推广应用仍不温不火,迟迟没有爆发的迹象和强势力量出现。消费者接受度弱、企业推广乏力、市场份额小,这一系列因素均真实地反映出我国家电企业的变频困局。
到底是何因素导致了变频现状?又有何种办法来突围这种变频困局?政府、厂家、商家又应该如何进行良好配合,实现快速启动?笔者以为,关键看企业。
变频技术起源于日本,并且一经诞生就在日本开始全面普及。来自日本《JARN》杂志的统计显示,变频技术在日本的普及率已经高达90%以上,特别是空调变频化已经达到了95%以上。
在日本东芝、松下等企业的带动下,我国的海尔、海信等企业率先在国内展开变频技术的产品运用和市场推广。变频技术不仅局限于空调,包括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领域均可以广泛运用,从而实现对产品在节能、省电、舒适等功能方面的提升。仅以空调为例,变频相对定频,就能提高30%以上的空调能效值,同时还在噪音、恒温等方面有显著优点。应该说,变频技术代表了我国部分家电产品在控制系统上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近几年的变频技术市场化过程中,由于受新技术发展初期产业链不完善、规模化效益缺乏,产品价格较普通技术要高出许多,导致消费者接受程度偏低。同时,变频技术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门槛,而我国家电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低,进一步加剧了技术的局限性。最终,整个市场陷入了“消费者接受度低、参与企业少、产业链不完善”的尴尬境地中,还错失了近几年我国家电业飞速发展的契机推动,发展步伐一直缓慢,甚至一度还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
在之前的变频应用过程中,作为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一直缺乏对行业技术今后发展方向的有力引导,同时更缺乏在法律法规上的准确定位和推动,导致变频技术一直是以少数家电企业非主流的身份出现在市场竞争中。而在国家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之后,变频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仍未被政府部门充分认知,相关变频国标迟迟没有出台。如此一来,变频的身份和定位就更为尴尬,这又使得企业推广变频技术积极性丧失。
另一方面,我国家电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战略规划缺乏、发展目光短浅等劣势,也是造成变频困局的主因。由于变频属于新技术,在产品的推广普及上需要一定的投入周期,包括前期的产品研发、市场推广、消费者认知度培养,都需要提前投入,而且在短期内还存在投入产出比失衡的风险,因此,造成了许多企业都不愿意提前介入,反而坐等市场趋势的到来。
因此,在市场化运用过程中,置身于变频行列的企业屈指可数,除海尔、海信、新科等企业外,还有许多企业在观望。而变频技术在家电其他领域的运用更是缺少从而造成了末端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低。
显然,变频困局非政府、企业单方面的因素造成,而对于今后变频的市场化运作,启动消费是最为关键的。作为产业链最末端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上游厂商拉动。而政府对于变频技术的认可也会配合企业市场化推广。因此,厂商的态度决定了变频今后的走势。
市场经济就是创新经济,包括企业创新和金融创新。经验表明,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及其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
近年,我国出口商品普遍遭遇了新的“海外出口三道槛”:海外市场壁垒,汇率变动引发的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