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医疗医企>> 医疗企业报道>> 正文

我国中药市场现状

企业报道  2015-03-31 09:09:49 阅读:

  中草药生产原本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但目前我国却沦为“洋中药”的进口国。随着国外制药公司对中药的开发力度加大,我国的中药行业受到国际竞争对手强有力的挑战。

  据统计,国际中药市场年销售额达到160亿美元,其中日本产品占80%,韩国占10%,印度、新加坡等国占7%,而作为中药大国的中国仅占5%左右,只有5.8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是原料初级品且多以添加剂形式出口。另外,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洋中药”超过1亿美元,数量竟占到我国中成药市场的1/3。

  有相当数量的国外公司正通过知识产权占据国内的中药市场份额。他们的知识产权战略是:一方面利用合作、收购、兼并来获得中国的中药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则抢先在中国申请专利,禁止中国企业生产和销售,然后再通过侵权赔偿来打垮中国企业。例如,吉林生产的人参蜂王浆在美国被他人抢先申请了专利,中国的人参蜂王浆在美国市场上销售变成了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韩国人在中国申请了牛黄清心丸的专利,这些专利批准后,意味着在中国国内,同仁堂等企业也不能生产和销售传统的中成药牛黄清心丸的口服液和胶囊的改进剂型产品。

  而我国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专家分析,这是因为很多中药都是来自于动植物,申请到专利的难度较大,中药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很难证明中药所具有的疗效。很多中医药的知识都是作为一种秘方存在的,秘方虽然疗效显著,但机理是什么说不清楚。从西方的观点来看,药品必须标准化,它对大范围的人群都有作用。而中医和中药是把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来看待的,对不同的人哪怕是同一种病都可以开出不同的药,很难在西方按照药品注册,从而面临不能申请专利这个问题。标准化正是中药想打入国际市场所必须面临的最大问题。

  从深层原因上讲,我国中药产业不能标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中药制药设备落后,技术创新乏力,对中药的基础研究投入不足,从而造成我们的中成药制作粗放,难以下咽,即使是制成的丹、丸、散、片,也部分地存在着质量不稳的问题。而国外企业生产的“洋中药”之所以得到国内外的认可,主要原因是其疗效稳定,质量可靠,特别是中药有效成分提纯方面的科研创新和技术水平高。日本政府为中药研究拨出专款,每年研究10个品种。而韩国在中药方面上的科技投入每年就花费400万美元以上。

  国家知识产权局中药处张处长告诉记者一方面目前不少中成药很难达到国际标准出不去,要想达到标准是个较长的过程得费不少人力物力。国外也不想让打入他们的市场设置壁垒。有的中药企业急功近利,为了见利快就卖药材、卖资源。有的企业为了招商引资不惜以成方甚至秘方作为无形资产拱手送人。这种做法只会使我国的中药生产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使我国本土中药痛失市场。

  因此,加强对中医药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投入,用药理学、药效学方法对传统的方剂重新认识提高中药生产工艺,推行和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用现代科学对中药疗效做出解释和阐明严格控制生产质量,才能使中药走向世界。

  同时企业等知识产权拥有者也要抛弃短视行为,积极利用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手段提高产品的信誉和竞争能力,防止我国中药知识财富的流失。

更多专题
以金融创新带动一切

市场经济就是创新经济,包括企业创新和金融创新。经验表明,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及其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

以标准赢市场的产业集群

近年,我国出口商品普遍遭遇了新的“海外出口三道槛”:海外市场壁垒,汇率变动引发的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