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数码IT>> 正文

“挖”的不同

企业报道  2015-03-27 09:23:54 阅读:

  “角”本来是中国戏曲圈里的专用名词,现在已被用来泛指不同行业的重要人物。微软前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就可以说是互联网行业里的角。因为从微软跳槽到Google,微软将李开复告上了法庭,而Google最近又派出强大的律师团“增援”李开复,让李开复跳槽事件变得越来越吸引眼球,倒真的有了些演戏的味道,也让人们对人才战有了更多关注和更深刻的认识。

  从竞争对手那里猎取人才,现在已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商业行为,但目的却常常是大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挖角”与“挖墙脚”两种。“挖角”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为目的;而“挖墙脚”的出发点则是要破坏对手的竞争力。“挖角”者希望人才价值最大化,会为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平台;而“挖墙脚”者只是希望人才不为对手所用,通常会通过“位高、钱多、责任轻”的方式把人才“废掉”。

  曾经看过一篇小说,名字是记不得了,但其中的情节却是记忆犹新。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副总,他的存在让这家企业成为了一家外资公司的强劲对手。于是外资公司不惜花费巨大的代价将他挖了过来。高职位、高工资、高福利的轻松工作让他备觉在国有企业里受到了不公的待遇。一年后他原来所在企业因经营不景气被他的“新东家”收购了,而他本人也被“新东家”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开掉了。由于“新东家”已变成了这个行业中的惟一一家企业,他也就再也无处可去。

  小说终归是小说,故事终归是故事。Google“收留”李开复的用意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还要看事态的发展。而根据消息人士披露的数字看,在李开复加盟Google之前,Google已经从微软挖走了上百名工程师及其他管理人员,其中包括在微软工作了16年的著名工程师Mark lucovsky。短时间内,从一个企业挖走如此大量的人才,Google事实上已挖了微软的墙脚。

  由于这场因李开复跳槽而引发的官司还处在僵持之中,作为跳槽事件的主角,李开复的知名度是大大提高了,但是如果由此就认为李开复的个人竞争力或者是身价也随着知名度的提高而提高了,那就是走到了错误的一极上去了。暂且不说有许多人认为身为微软全球副总、在微软获益匪浅的李开复如此跳槽有悖职场道德,有“叛主”之嫌,李开复的职场形象大打折扣;只要是这场官司旷日持久地打下去,李开复就无法承受。因为在理念和技术都在以加速度更新的互联网领域里,在官司里每耗一分钟,对李开复来讲,都意味着能力和身价的贬值。7月底,美国高等法院法官发布了一项临时禁令,“禁止前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为Google的任何产品、服务或项目工作,包括网络和桌面搜索技术,只要这些产品、服务或项目同他以前在微软从事的工作类似。”对于从事高新技术工作的李开复来讲,还有比被剥夺了工作权更可怕的事情吗?无论在这场由李开复跳槽而引发的人才争夺战中,是微软还是Google成为赢家,李开复都是一个输家。

  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这种“挖角”或者“挖墙脚”的游戏都会不停地出现新的版本。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一定要想清楚一个道理,许多看似保护企业利益的条款,事实上也在保护着经理人本身的利益。一旦你让企业受到了损失,受到更大损失的将是经理人本身。

更多专题
管理方略化险为夷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生产国。超负荷生产已成为采煤行业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之一。国家安全生产监...

打造自主品牌 唱响中国创造

在有些行业,中国充分创建民族自主品牌是早晚的事情,必须有充分的民族自主品牌,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