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医疗医企>> 医疗企业报道>> 正文

医企经营之难

企业报道  2015-03-25 14:05:27 阅读:

  近年,国资委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23户医药行业国有重点企业产销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从规模看23家重点企业约占整个医药行业的三分之一但盈利能力显然不是很强。从增长速度看23家重点医药企业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4%低于全行业21.18%的增幅与全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9.84%相比23家甚至出现了0.8%的降幅。可见,重点医药企业的经营状况仍有待改善。

  汇改使原料药出口很“烦”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出其不意地升值,对医药行业也带来了出其不意地影响。

  目前,我国主要生产容易替代的低端原料药产品,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引起原料药出口产品价格的上扬,降低我国原料药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特别是一旦出口受阻,极易发生原料药制造业向我们目前主要的竞争对手印度等国家转移。这对于诸如新华、鲁抗等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影响非同小可,可见2005年原料药生产企业不只一个“烦”字了得。

  在医疗器械方面,目前主要以低端医疗器械出口为主,产品出口增长动力主要源是替代其他国家的出口市场份额,人民币升值对低端医疗器械产品的出口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认为,由于汇率的浮动和印度制药业的强有力竞争,我国医药企业出口的难度会加大,而国内市场也愈来愈拥挤,我们必须另辟蹊径。

  降价风暴加剧内外分化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降价方案,16种抗生素和6个新品种药将大规模降价。其中,内资企业药品的平均降幅在60%以上,个别品种降幅将高达93%。而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的专利药和非专利药降价幅度仅分别为20%和25%左右。

  在中外制药企业利润和药品价格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如果再在药品降价上实行差别对待,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业内人士担忧,如果这样的降价方案最终被确定,将进一步拉大国内外药品的利润差距,削弱国内药品生产企业的竞争力,迅速扩大外国药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如果这样的差别政策得以延续,5至10年内,外国企业的药品将主导中国药品市场。

  重庆市医药商会会长唐良平介绍说,“目前,在药品质量技术方面,中国制药企业并不输于外国制药企业。但外国制药企业由于利润高、资金雄厚,市场营销手段好,其竞争力比国内企业强。如果对其药品给予特殊关照,将造成中外制药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唐良平认为,这将削弱国内制药企业的竞争力,使中外制药企业的竞争力差距拉大。

  唐良平的理由是,国家对外国企业药品的降价幅度低,对国内企业药品的降价幅度高,将潜移默化地在老百姓头脑中形成“国外企业的药品质量比国内企业的好一些”的认识,从而造成消费者越来越青睐外国企业药品,国内企业药品市场只有越来越萎缩。

  低价竞争企业重伤产品结构调整不及

  中国医药产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能力薄弱,总体效益不高;而生产药品又是一个投钱多、时间长、风险大的行业。我国药品生产领域更存在严重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在强制执行GMP认证之前,国内医药生产流通企业有数万家,而一个“阿莫西林”国内生产的企业就超过100家,“先锋”的生产企业则超过200家,这就直接导致药品流通渠道混乱、无序竞争严重。其结果,企业只能靠低价拼杀获取市场。

  医药产业低价竞争,导致了医药业利润趋零。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中国近三分之二的医药企业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无序低价竞争使生产企业苦不堪言,而提高生产技术工艺和质量以及增加投入研制开发新产品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连续几年的低价竞争直接导致了国内药品生产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中国药品企业平均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2%用于研发投入,远远低于国外一些药品生产企业17%—18%的研发投入水平。全球五大药品制造跨国公司之一的阿斯利康,每年的研发投入更达到销售收入的20%以上。

  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国内企业只能靠大量地仿制西药求得生存。目前,中国西药97.4%是仿制药品,结果,同一个通用名下,往往有几十家、上百家企业在生产。而跨国公司的药品和它们在华投资企业的产品几乎挤占了中国医药高端市场的全部。目前,主流药品、品牌药品失去市场的原因是商业利润趋零,这是不正常现象。要尊重市场规律,不要背离商品交易的基本规则。如果一味地搞价格大战、搞恶性折扣让利,将使一些投入大、品牌好、质量优的产品和企业由于难以在低价位、不正当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而无奈地退出市场,这种情况不利于医药产业和医药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产品结构的调整。

  当前,中国医药企业已在本土市场上直面强大的国际竞争,世界上著名的医药类跨国公司抢滩中国的势力十分迅猛。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关税的进一步降低、药品分销业务对外资的开放以及中国对新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跨国公司对人才争夺的加剧,国内医药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国内的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尽快走出低价竞争的困境。

更多专题
管理方略化险为夷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生产国。超负荷生产已成为采煤行业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之一。国家安全生产监...

打造自主品牌 唱响中国创造

在有些行业,中国充分创建民族自主品牌是早晚的事情,必须有充分的民族自主品牌,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