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长芝
2014年,兖矿集团济二矿完成修旧利废产值2450万元,十项可控费用比考核节约133万元,全年吨煤成本比考核降低6.22元/吨,内部利润3亿多元。看着这一连串的数字,近日,笔者经过采访发现,该矿降本增效大文章是运用了三处妙笔写就的。
妙笔一:制度多
“在内部市场化管理机制的推动下,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制度,不能有一点闪失,达不到控制成本的要求,就要扣罚很多钱啊。”在谈到执行内部市场各项制度管理时,综采一区区长对笔者说。据他介绍,他们区队按照矿定额制定预算,分解成本指标,将经营指标分解到每个班组和岗位,做到人人有指标,人人被考核,制定详细的岗位结算价格体系,理顺区队、班组和个人之间的关联交易关系,由质量验收员按照工程质量验收计资标准验收考核,严格日清日结,每个人明白自己当日的收入。
综采一区预算员刘关军向笔者透露,其实,他们打破了“同工同酬”的旧机制,实行按月先测算,实行的是货币化分配,职工看的见摸得着,并对井下使用的材料,建立材料投入、消耗台帐,有专人负责,有专人月底对账,使材料投入、消耗形成闭环跟踪管理。
“现在每个班组消耗的材料一点一点儿地算着用,因为有了指标后,省下来是自己的,想浪费都难。”生产班工长们颇有感触地对笔者讲道。
妙笔二:考核严
“现在考核可是真细致了!每天的工作内容都商品化,成本管理的责任更大了。”运搬工区区长周加兰感慨地说。该区队接管了全矿的物料供应工作。“我们每天根据运料的单子,运料的数量和运料的距离,来结算提供他们的服务。但是严格执行材料交旧换新制度,丢失材料的对责任者按丢一罚十予以处罚。”该矿运搬工区材料员范萌告诉笔者。
据了解,该矿全面投入运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系统,实现费用节超和效益增减情况的时时预警、动态管控。对各类物料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库存、按需配送,把物料情况同步到“RCM内部市场管理系统”,减少库存金额,解决物料的积压闲置。同时,加强材料回收复用和修旧利废的管理,严格按照旧料回收管理规定落实考核。对于丢失浪费锚盘、螺帽等支护材料的,由于岗位工、支架工的责任心不强,造成设备损坏的,一律落实到责任人。“谁都不想被罚,严格的考核促使俺们养成了节约成本的良好习惯。”运搬工区运料员董培明认真地对笔者说着。
妙笔三:方法多
该矿在降本增效工作中,巧做“加减乘除”法。
面对煤炭市场极为严峻的情况下,该矿运用“加法”,走出去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托管硫磺沟煤矿,对接石拉乌素煤矿,采取定期轮换、长期派驻、一工程一队伍等方式,矿井找到了发展新增长点。运用“减法”,该矿党委书记王荀晏常常在大会上讲,面对巨大的成本控制压力,各级组织必须深挖潜力,苦练内功,以对标为主,增盈创效。加大煤炭入洗,重视洗选发运,做到原煤全入洗、煤泥全浮选,千方百计增销量、降库存稳生产。运用“乘法”,优化工作面技术参数,精采细采、合理配采,去年,延长9302、11309工作面、2313工作面停采线位置,外扩2313工作面面宽80米,多回收煤炭65万吨,增加经济效益9500万元。应用墩柱式沿空留巷开采新技术,减少1条施工巷道,增收3500余万元。运用“除法”,严控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积极开展清仓利库、修旧利废活动,清查闲置物资34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