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际上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社会责任运动浪潮,各国无不感受到它的存在和巨大影响,我国也不例外。
到目前为止,究竟何谓社会责任,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现行的各种社会责任标准莫衷一是、各抒己见:有的将社会责任仅限定于企业,即企业社会责任(CSR);有的将社会责任扩大到包含企业在内的所有组织,即社会责任(SR)。社会责任的定义难以统一,主要是因为当前社会责任的概念深深受到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影响,其外延非常广泛,内涵也相当复杂,不过其核心仍是企业社会责任。
尽管如此,通过归纳现有社会责任定义及标准内容,可见社会责任主要包含:遵纪守法、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劳工准则和劳资关系、人权、职业健康安全、伦理、反腐败、团体关系、慈善事业和积极进取等。
目前,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推动方式主要以社会责任标准作为其实施和验证的工具与手段。当今国际有关社会责任的标准形形色色、数量繁多,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三大类:通过代表制程序制定的政府及政府间组织的标准,包括国际劳工组织的有关公约、联合国人权宣言等;非政府组织制定的民间标准,包括联合国全球契约(GC)、道德贸易行动(ETI)准则、SA8000等;各跨国公司自身制定的供应链行为准则,这些公司有迪斯尼、沃尔玛、耐克、宜家等。
作为全球最具权威的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感受到了社会责任运动的巨大影响。鉴于国际上要求制定统一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呼声越来越高,ISO于2002年专门成立了社会责任顾问组,就ISO制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2004年4月,社会责任顾问组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并向ISO技术管理局(TMB)提交了一份长达90页的《社会责任工作报告》,同时向全球发布以征求意见。该工作报告是迄今为止对国际社会责任运动一次最全面的调查和总结。
2005年6月,ISO社会责任标准国际研讨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来自全球66个ISO成员(其中包括33个发展中国家)的355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围绕社会责任顾问组提交的工作报告,代表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从笔者参加的会议发言和讨论情况来看,来自劳工、工商业、消费者和政府界的代表多数表示支持ISO制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但也有少数明确表示反对。经过两天的讨论,国际劳工组织等由最初的反对态度转变为后来的积极合作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此次会议上对ISO制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持非常积极的态度。
在随后召开的ISO/TMB会议上,ISO/TMB就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化作出了相关决议:ISO将立即开始准备制定正式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但该国际标准将不用于合格评定目的;对于ISO将要开展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化活动,其范围将予以严格限定,避免涉及仅通过政治程序即可解决的问题;ISO将成立专门工作组负责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该工作组将直属TMB,并保证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对其活动的实质参与。目前,ISO关于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已进入筹备阶段。按照初步计划,该项国际标准拟于2007年完成制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