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品牌周刊 高华明 向培春 采写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鲜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品牌。究其原因,除中国品牌发展时间尚短外,错误的榜样也是一大瓶颈。松下、日立等日本电子企业的长期亏损已经证明典型日韩企业的大而全模式难以建立品牌真正的竞争力,在战略方面,中国品牌真正值得学习的榜样也非海尔,而是格力、王老吉等聚焦发展、主导品类的品牌。
真正的品牌是品类的代表,成就王老吉“中国第一品牌”地位的并非在于推出更多的产品和进入更多的领域,而是使其成为包装凉茶的代表。实现“王老吉”品牌价值最大化的正道在于两点:一是扩大品类,通过王老吉凉茶的努力,将这个品类推广到全球,使之成为全球主流饮料;二是不断强化王老吉品牌在人们心智中凉茶代表的认知。如此,随着凉茶成为全球最畅销的饮料,王老吉将有机会成为全球第一饮料品牌甚至全球第一品牌。
王老吉品牌最早诞生于1828年。据《广州市志·医药志》记载,最早的王老吉凉茶是一个名为王泽邦的人熬制出来的。
王老吉经过了187年的时间洗礼,成为公认的“凉茶品牌始祖”。
众所周知,1995年,羊城药业与鸿道集团签约,将红罐和红瓶王老吉的生产经营权授予鸿道集团。
2003年鸿道集团销售开始向全国布局,“王老吉”(红罐和绿盒)的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1.8亿元跃升到2003年的6亿元。
2007年,鸿道集团加多宝已基本完成全国布局,其销售收入增至90亿元。次年,汶川地震,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以加多宝名义捐出1亿元,此举被指为成功营销,加多宝当年销售收入增至150亿元。而这也成为之后加多宝与王老吉大战的根源。
2014年12月19日,历时896天的王老吉与加多宝的“红罐”案终于等来一审判决:红罐装潢所有权属于王老吉,加多宝被判侵权,并赔偿王老吉损失1.5亿元以及合理维权费用26万余元。
作为百年老字号,王老吉无疑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还是品牌发展上都是老字号企业的典范,其发展与维权历程值得学习与借鉴。
2012年6月,红罐王老吉凉茶上市,以王老吉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计划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王老吉开始在产能、药材、提取、罐装、包装、运输等方面全面布局。在广药集团“大南药”、“大健康”和“大商业”三大产业板块中,大健康板块的核心即“王老吉”凉茶。如果要把王老吉做强、做大,阻碍其发展的知识产权问题,以及各种侵权问题都必须解决。在收回红罐“王老吉”生产经营权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面临竞争对手商标侵权、广告语侵权、包装侵权等种种行为,王老吉展现出了强大的毅力,依法维权,并在7起案件中连续胜诉,以实际行动维护了“老字号”品牌的权益。
2012年,王老吉推出低糖、无糖、固体凉茶,壮大产品群,占领细分市场;并于2012年6月和2013年6月,先后启动了凉茶国家、国际标准研究,以一己之力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百年王老吉品牌与国际大牌亮相APEC同台竞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实力和信心。
目前,王老吉已完成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的注册工作,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在今后,各种世界级别的文化、体育、经济盛事都将成为王老吉走向国际的舞台。
随着“中国梦”的逐渐明晰,从“中国梦”到“亚太梦”,民族品牌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复兴机遇。2012年,在“王老吉凉茶136发展方略”中,王老吉已经为未来8年的发展制定了目标:围绕着把王老吉打造成世界品牌这一目标,5年实现年销售300亿元,2020年达600亿元。2013年,王老吉的销量已经达到150亿元,2014年更是突破200亿元大关。
如今,王老吉正围绕产品出口、国际标准制定和凉茶文化推广三大路径布局国际化,打造世界的王老吉。在标准层面,2013年王老吉委托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穆拉德博士为代表,携手瑞士SGS共同启动了“王老吉凉茶植物饮料国际标准研究项目”;在文化层面,王老吉建立了凉茶博物馆,向世界开启了一个了解传统凉茶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