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人飞机的话题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人拿出来讲讲,此话题的诱惑性在于它把财富与人的欲望与刺激性的生活结合起来。
想起来私人飞机是因为前一段有某省企业家人大代表的“机场门事件”。我这个人对新闻事件总是不够关注,但对网上评论却有热情。我道听途说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整合起来大约是:该人大代表认为在机场受到服务人员非理性服务,不满,然后言语冲突,然后保安违宪把他给铐起来了,然后其子违法动手打了人。网上评论千万条,归结起来四个字:有钱牛啥?
大凡垄断服务性行业,服务意识虽然未必强,但少有奴才意识却是值得自豪的:不管有钱没钱是否是“腕儿”,如果领导不出面说这人要特殊照顾,那落到我手里就要一视同仁。据说模特业有不成文规矩是:越是大牌的品牌,为其拍广告片,在镜头前就越要表现得痛苦无聊疲倦病态,灿烂的微笑只适合低档、廉价的品牌。我们的服务人员因为有着对本行业的自豪感,代表的都是大牌公司,所以我们不要用灿烂微笑。在如今“官本位+拜金”社会风气中,他们的特立独行尤为宝贵。
国外的一项调查说,24%的乘客希望搭乘飞机邻座的人能够成为恋爱对象或未来伴侣。一般来说,国内旅途两个多小时,跨国航班十来个小时,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么复杂的愿望,除了末日没有别的解释,这也正是飞机场和飞机上特别让人迷恋之所在。所以相比之下,头等舱商务舱次之,私人飞机简直不能容忍:真有一个三长两短,在三万英尺高空,连一个可以承载梦想的对象也无,翻来覆去只是那些旧人旧面孔,飞机掉下来也就只是一个企业安全事故,在这一点上远没有一起公共事故那么让人惊心动魄。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社会尤其是国际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还是选择了无趣味的私人飞机,效率当然是第一位的,还有就是像某些人那样不愿意跟普通人挤在一起。有关私人飞机的想象,以我看到的这一则最为诱人:“在F1老板们看来,没有私人飞机的生活是无法容忍的。设想一下,如果比赛结束后急着赶回家的老板们围在航空公司售票处门口争夺有限的几张头等舱机票,不方便还是小事,更严重的是有失身份。他们知道,飞机总是停在那里等候着,随时可以乘坐高级轿车前往机场,在漫长的旅途中享受飞机上的豪华浴室、酒吧和健身房,当然有时也需要在办公室里处理紧急工作,或者邀请赞助商搭乘他们的飞机,路上顺便谈谈生意。”
那项调查还说,不论男女,比尔·盖茨都是最受欢迎的邻座商界名人。我认为这依旧证明了飞机和有关飞机的一切魅力:每个人都期待着奇迹发生,小概率事件总是迷人的。虽然我们知道比尔·盖茨十有八九不会跟劳动人民为伍,但我们还是希望有朝一日,比尔·盖茨能够坐在21D的位置上,紧张兮兮地朝空姐要一杯垃圾饮料,并且絮叨地抱怨航空食品质量每况愈下——我们觉得这是他们作为公众人物,应该满足大家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就像领导乘坐公共汽车来体察民情一样,他们也应该暂时放掉私人公务飞机,与民同乐于三万英尺的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