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正文

“末日空气”,走还是留?

企业报道  2015-03-13 23:30:44 阅读:
核心提示:大约从2012年末开始,一个专门为中国创造出来的单词出现在全球媒体的报道中。airpocalypse—末日空气,特指中国主要城市中极其严重的空气污染,也就是中国媒体报道中的雾霾。

  大约从2012年末开始,一个专门为中国创造出来的单词出现在全球媒体的报道中。airpocalypse—末日空气,特指中国主要城市中极其严重的空气污染,也就是中国媒体报道中的雾霾。一波一波含有硫等污染物的毒雾降临中国城市,特别是北京。

  每一位采访对象,都对此表达了不同程度的恐慌,大多数人有过立即打包行李登机逃离中国的念头。

  IBM中国全球服务执行中心总经理马修没打算离开中国,“我确实担心环境和健康问题,但我的事业在这儿,中层管理者和普通职员离开比较容易,高层很少因为空气的原因离开。”马修说。

  和这些身居高位的人不同,安娜?肯从2013年下半年就开始认真考虑是否离开。在北京国贸的一栋公寓中,她望着窗外灰黄色的天空,显得忧心忡忡,“我的母亲很担心我的健康,她希望我圣诞节前能回美国。”安娜是一名非政府组织派驻中国的志愿者,2011年来到北京,原本打算在这里工作个五六年,“但最近我的喉咙总是发痒,我们把这个称为‘北京痒’。”

  到中国工作的危险性被空前提高,为了让外国雇员继续留在中国,美国驻华大使馆甚至为美国员工家里订购了数千台空气净化器。

  有些人在2013年搬去了上海、广州等城市,但并不能解决问题。“我在中国一直生活在上海,以前没有太关注过雾霾。但最近我发现,上海的雾霾好像变得比北京还严重。”马修说,雾霾严重影响了他的户外运动。

  安娜赶在圣诞前搬回了美国,“这里的天很蓝。”她在邮件里说,“但是,在搬家公司打包的时候,我还是有点难过。”

  “有很多外国人,尤其是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年、有小孩的家庭,出于成本和健康的考虑,不得不离开了。”孙嘉璞说。

  在北京待了三年以后,2013年诺基亚的销售经理拉尔斯及其妻子米歇尔带着孩子回到丹麦。米歇尔说:“孩子们不能到外面玩,出去的话不得不戴口罩。这有点像科幻小说里的事情。”

  “一般人们会在中国待五六年,然后回到自己的国家,但是2012年1月的那场雾霾之后,走的人明显多了。”霍毅说,他是中普恒咨询的合伙人,这个德国人站在北京银河SOHO的办公室里朝窗外望去,经过前一夜的大风,外面天气晴朗,视野开阔——对于久居北京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但他上班时还是顺手拿起了口罩,“有时候,我会故意戴着口罩走在街上,想提醒人们注意空气的质量和环境保护。”

更多专题
聚焦想现代管理制度转型的典范

所谓“国营”,一是那时还没有“民营”,二是不“国营”连“订货会”都进不了场,不是国家定点企业就卖不出...

改制也能充满艺术性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如何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