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大型制药公司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最近,美国的辉瑞制药公司不得不实行大规模重组。面对产品衰退和仿制药竞争
分析家指出,由于有专利满期的突然性,制药公司的复苏措施就显得更紧迫。当一种“重磅炸弹”专利,例如“立普妥”专利满期时,仿制药品的竞争能使原来的专利药品的价格迅速下跌,有时下跌到原来价格的十分之一。如果制药公司不能不断地向市场投放新的药品,以弥补失去的收入,它们将逐渐衰退和死亡。
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的政府已经开始要求制药公司对药品价格进行大的折扣。这时,制药公司在自由市场的美国找到了安慰。但是,美国对新药品的宽松政策可能结束。
药品市场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但大型制药公司没有放弃战斗。它们的律师千方百计地保护专利权。美国的制药公司,包括辉瑞制药公司和默克制药公司试图在专利满期之前几个月推出自己的“授权非专利药品”。但这种努力很大程度上是徒劳的。改革新药研制的策略与方式
在靠近汉姆史密斯医院的一幢新的大楼里,英国制药业巨头葛兰素史克公司(GSK)的研究人员,与来自帝国理工学院和汉姆史密斯医院的专家一道,用一种全新的方法研制药品。他们运用“分子成像技术”,研究人体对微剂量新药的实时反应。
这种研究方式与过去的“粗枝大叶、千篇一律”的研究方式相比,将会产生一种“新的重复分段进行的开发新药的研究模式”。例如研究小组试图使用“基因放映”和“临床成像”,弄清为什么南亚人比白种人更容易患心脏病,弄清新的药品是否针对一个地区性市场更有效率。
制药公司的老板正在设法让科学家走出他们的象牙塔。辉瑞制药公司不再强调保持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优秀研发中心”。它将把一些疾病(例如癌症和糖尿病)的治疗计划进行合并。金德勒还要他的秘密研究人员多与外部的研究者接触。他将公司的药品研发计划在互联网上公布,寻求外部合作。
辉瑞制药公司正在模仿葛兰素史克公司的经营方式:建立小的研究单位,既使研发的药品可能与内部已开发成功的药品发生竞争,也允许它们与别的生物制药公司合作。
分析家朗曼认为,大型制药公司必须向“分解”的模式发展,集中力量在几个胜任的领域,例如药品开发或营销。许多工作可以转包给生物技术公司、合同研究机构、独立的药品开发公司和独立的销售机构。
节省营销开支用于研发
硅谷风险投资公司MohrDavidow的经理比尔·埃里克森认为,大型制药公司因为很大,完全忽视了价值10亿美元以下的药品的商业机会。要提高经营效益,价值数亿美元和数十亿美元的药品都应该抓住。
但制药公司不能只是单纯改进营销方式,它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设计咨询专家埃里克·帕克认为,制药公司必须考虑改善交付系统和对病人有利的药品包装。这是创造一种新的“品牌知识产权”,可能比药品专利更有防御力量。
辉瑞制药公司的新战略能够起作用?金德勒说,他的改革目的是向他公司的研究人员灌输一种“紧迫意识”。制药业是一种有天然风险的产业,但他想在运作过程中,随时采取果断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所谓“国营”,一是那时还没有“民营”,二是不“国营”连“订货会”都进不了场,不是国家定点企业就卖不出...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如何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