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医疗医企>> 医药报道>> 正文

牙膏标准升级的药物动力

企业报道  2015-03-13 09:23:39 阅读:


  封住中国牙膏出口的二甘醇事件终于开始反作用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委已联合卫生部开始了二甘醇限量国家标准的启动和制订工作。而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口腔卫生工作研讨会上,国家认监委及卫生部也曾指出,卫生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口腔保健品的认证管理办法》制度和标准,认监委将制定一套严格的认证和评价程序推动此项工作。

  “这是一个典型的市场事件推动国家标准的案例,标准就应该具有动态性和刷新机制,对于先进技术应该具有吸纳性,既然牙膏可以不用二甘醇保湿,标准就应该尽快体现这一点。”一位品牌观察人士认为,“此次二甘醇事件反映出国家标准的落后和僵化。”

  早在今年5月,国产牙膏相继在巴拿马、多米尼加、美国等地遭禁,理由是含二甘醇。此后,新加坡卫生科学局检验发现黑妹牙膏、黑妹钙牙膏和美加净氟化物牙膏都含有0.8%至3.9%不等的二甘醇,禁止出售这3款产品。随后,香港特区海关也对美加净牙膏(含氟)、田七特效中药牙膏和三七高级药物牙膏发出了“禁令”。而日本新泻县也从中国生产的一次性牙膏中检测出了有害物质二甘醇。二甘醇已经让中国牙膏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的说法,二甘醇用在牙膏当中是作为一种保湿剂,没有它,牙膏就会很快干裂。应该说,二甘醇在牙膏中使用,是不可能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损害的,关键是一个量的问题,而且它并没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的特性。听上去,二甘醇并非想象中的可怕,加之二甘醇在中国行使了20多年的牙膏保湿使命,因此中国牙膏企业的熟视无睹和习已为常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国外可不这么看。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早已放弃二甘醇而使用新的保湿剂,并且食品标准法案中明确规定禁止在牙膏中使用二甘醇。一个可以佐证的事例是,世界知名企业宝洁旗下的佳洁士牙膏就用丙三醇做为保湿剂。而且丙三醇的含量符合美国药典(USP)标准,即通过两项独立的测试确保其中不含二甘醇。反观中国,二甘醇作为牙膏的保湿剂已有20多年的历史,国家标准中也没有涉及二甘醇的理化指标。两相对比,不难发觉中国牙膏企业落马海外乃是情理之中的事。

  自从事件发生以来,中国企业纷纷放弃二甘醇而改用山梨醇作为保湿剂,并且强烈呼吁国家牙膏标准的出台,以免再次遭遇滑铁卢。“这其实是缺乏标准的问题。”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牞国家对于二甘醇等牙膏添加剂都缺乏一个统一的测定标准进行规范。昆明牙膏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李琼也表示说,“国家标准应该说有好几版了,但是从来就没有在牙膏中,包括牙膏所使用的原料中有过二甘醇的标准。”实际上,目前我国执行的牙膏标准仍然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国家强制标准,内容只包含牙膏质量及含氟量的标准,理化指标中并没有二甘醇一项,而且对于牙膏中二甘醇的含量仍然只有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

  标准的落后终于塞住了中国牙膏的出口之路。此外,据国家标准委主任刘平均介绍,目前我们21000个国家标准的平均标龄在10.2年,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平均标龄在12年,发达国家是3到5年修订一次。修订的速度越快,最新的科研结果和风险评估成果就能够及时在标准当中得到运用。

  业界观察人士指出,发生在中国牙膏身上的二甘醇风波尽管已经尘埃落定,但它反映的问题却并不只存在于牙膏行业,在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去抢滩国际市场的背景下,我们的国家标准也应该与国际接轨。

更多专题
聚焦想现代管理制度转型的典范

所谓“国营”,一是那时还没有“民营”,二是不“国营”连“订货会”都进不了场,不是国家定点企业就卖不出...

改制也能充满艺术性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如何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