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的技术创新,正在成为以新技术研发为起点、以物质生产手段和方法创新为特征、以新产品的创造为归宿的连续过程。这样的技术创新已走出了实验室,不同于实验室中的技术研发。实验室中的技术研发完成于新技术的成熟,而走出实验室的技术创新还包括技术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和财富的创造;实验室中的技术研发可以是以获得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的纯科学活动,而走出实验室的技术创新则是一种经济实践———作为经济活动的物质生产与科技研发。推进这样的技术创新,不仅需要提高研发者的能力和水平,而且需要形成和完善相应的生产关系和经济机制。
在资本主义之前的农业经济时代,由于缺乏促进技术进步的制度结构和经济机制,生产中的技术变革和进步十分缓慢。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步伐大大加快,出现了几次技术创新高潮和产业革命。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形成了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同样,在当今时代,要快速、全面推动技术创新,必须依靠市场力量、发挥政府功能,构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
促进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其核心是技术研发活动的商品化,也就是要把技术发明作为供市场转让的专利商品来生产。传统的企业技术创新大多是技术成果的自研自用,这种研发劳动创造出具有高技术含量、带有垄断性的商品,在市场交换中不仅实现其自身价值,而且会获得超额利润。
但自研自用的传统技术创新是一种封闭式创新,其缺陷是企业为保持对新技术的垄断,或者由于新发明与企业原有经营模式存在矛盾等原因,往往会把未被使用的技术搁置起来。而这样做,企业既要承担难以回收的高昂研发费用,又要冒着新技术失效的风险。
当代企业大多实行开放式创新,即将那些自己并不应用的研发成果向外转让,使之在市场交换中成为商品。技术研发的商品化,不仅减少了技术创新成果被搁置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而且通过出售研发产品,开辟了企业收入的新源泉。至于众多专门从事科技研发的中小公司以及个人独立的研发活动,更是立足于知识和技术商品(专利)的生产与交换而进行的。
在包括企业、研究机构、个人等多种主体开展的社会化科技研发活动中,研发者与使用者之间、研发者相互之间、使用者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主要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关系和机制之上的。
20世纪中叶以来,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以及技术创新高潮的出现,除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的力量,还依靠了政府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科技股权、风险资本和二板市场等制度的建立以及防止垄断、维护竞争等体制的形成,需要发挥政府的经济和法律制度建设功能;基础科学研究是非市场性的活动,需要政府把它作为公共产品来进行生产和提供;战略性、关键性技术和技术基础设施的发展,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大,存在市场失灵问题,需要政府在研发方向、重大课题、活动组织等方面作出规划,一些基础设施性质的技术产品的生产还要由政府直接从事或组织实施。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在推进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加以借鉴。
公司实行职工持股,体现了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要求。公司一般职工是企业的劳动者,其出资购买一定...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完全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中,往往水土不服、生存困难,关键的问题是他们不知道风险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