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经”与“权” 的管理天平

企业报道  2015-03-04 09:32:51 阅读:

  制度规范管理是企业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等的总称。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属于管理体系和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合理组织集体协作行为,规范个人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维系企业组织正常运转的手段。制度规范包括组织管理中所有具有稳定性和约束力的、体系化的标准和规程,具体包括企业的基本制度、管理制度、技术规范、业务规范以及个人行为规范等,用来约束和协调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规定活动程序和方法。

  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的“宪章”,是企业制度规范中具有根本性质的规范,规定着企业的形式和组织方式,是决定企业性质的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企业财产的所有形式、企业章程、管理组织规范等方面的制度。企业基本制度规定着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人员、企业组织成员各自的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确定财产的所有关系和分配方式;制约着企业活动的范围和性质;是涉及企业所有层次、决定企业组织的根本制度。

  管理制度是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是比企业基本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用来约束集体性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主要针对集体而非个人。包括各部门、各层次的职权、责任和相互间的配合、协调关系;各项专业管理规定;信息沟通、命令服从关系等方面的制度。

  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反映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强。技术规范涉及内容很多,从各类技术标准到生产工艺流程,乃至包装、保管、运输、使用、处理,都有其内在规律。企业组织管理中经常碰到的主要有标准、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流程、保管运输要求、使用保养维修规定等方面。技术规范所约束的主要是生产经营过程。

  业务规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物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业务规范所规定的对象均具有可重复性特点。业务规范多为定性,程序性强,是用来处理重复性问题的有力手段。业务规范大都有很强的技术背景,以经验为基础,是概括的工作程序和处理办法体系。

  个人行为规范是企业组织中层次最低,约束范围最具体,也是最具基础性的制度规范。个人行为规范是组织中对行为和活动约束的基础层次,其效果好坏、程序如何往往是更高层次约束能否有效实现的先决条件。

  制度规范实质上构成了管理过程中一套完整的约束系统,规范具有权威性、系统性、科学性、强制性和稳定性。企业组织管理中各项制度规范的制定和形成,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业务特点、技术类型、管理协调的需要,充分反映企业组织活动中的规律性,体现企业特点,保证制度规范具有可行性、实用性,企业制度规范要全面、系统和配套,基本章程、条例、规程、办法要构成一个内在一致、相互配套的体系。同时要保证制度的一贯性,不能前后矛盾,避免发生相互重复、要求不一现象,同时要避免疏漏。

  制度规范为企业的基本手段协调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依靠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然而,企业是人组成的集团,人不是机器,不可能一样准确、稳定、节律有制,人有感情,有情绪,有追求,有本能。企业组织是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生物机体,随环境变化调节自身的基本生存方式。这种调节机制要求企业组织有生长发育的机制,要求企业组织有活力。

  因此,极端的制度规范管理既不可能,也不理想。制度规范化管理强调的不是极端的制度化,而是以制度规范管理体系为基本,谋求制度化与人性、制度化与活力的平衡。“经”与“权”,是中国的传统说法。经指规范、原则、制度;"权"指权宜、权变,即衡量是非轻重,因时、因地、因事制宜。经与权,即所谓原则性与灵活性,坚持按制度办事与适当变通相结合。管理中,经就是坚持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坚持原则性;权就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适当措施,必要时采取变通办法。管理中需要按规章制度办事,坚持原则性,这是制度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时,管理过程中也不能没有灵活性。

更多专题
职工持股面面观

公司实行职工持股,体现了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要求。公司一般职工是企业的劳动者,其出资购买一定...

避免中国企业在国外的“水土不服”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完全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中,往往水土不服、生存困难,关键的问题是他们不知道风险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