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以勇气和智慧重振企业雄风

企业报道  2015-02-28 07:57:46 阅读:
核心提示:初中毕业之后,周辞美顺利考上了中专。他可以安分地去求学,走上一条和今天迥异的道路。然而父亲怎么也不肯让惟一的儿子远离故土,孝顺的周辞美只有辍学,他的求学生涯戛然而止。

  周辞美,华翔集团董事局主席,华翔集团实际控制人。

  他以不足3000元的资产起步,历经20多年的拼搏奋斗,用智慧和勇气,将一家濒临倒闭的街道作坊,打造成地方支柱、产业争雄、中国一流、全球布局的民营企业集团。在全国工商联历年民营企业500强的调研中,华翔集团始终稳居上游。

  截止到2005年,周辞美的麾下拥有包括上市公司宁波华翔在内的子公司10多家、孙公司20余家,企业职工4700余人,资产已逾37亿元。2006年福布斯大陆富豪榜排名第250位。

  如今,华翔集团不仅是象山县规模最大的强势型培育企业、宁波市重点培育的18家大企业集团之一、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之一,也是著名国家大型企业、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企业、浙江省最佳经济效益企业、浙江省百强民营企业和宁波市五星级企业。

  作为世界汽配行业500强,华翔集团以汽车零部件为基础,以汽车制造为核心,以特种车制造为支撑,涉及机械、电子、食品、国际贸易等关联产业;主要产品包括汽车、特种装备、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水产食品及大、中型精密模具;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天津丰田、沈阳华晨等国内汽车制造商的主要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其生产的轿车空调器塑料壳体占据着国内80%以上的市场,高级精密内饰件、高级轿车空调风道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0%。

  19年来,入主陆平,联姻中兴,重组富奇,上市融资,远征欧美,周辞美以其卓越睿智和战略视野,驾驭着华翔集团的豪华舰队,写就了中国民营资本在市场经济时代的财富传奇。他的传奇人生和他醉心的汽车产业之梦,一同见证了这个伟大时代。

  鲲鹏同风起,扶摇九万里。

  周辞美说:华翔的飞翔之旅,未有终点。

  最初的命运里暗夜危行

  周辞美的命运注定要充满传奇。

  如果不是恰生于这个时代,不是生于中国经济轴心区域宁波,不是投身中国朝阳汽车产业,他也会以别样的方式来演绎生命的传奇。

  最初的命运曾给了他种种可能:

  初中毕业之后,周辞美顺利考上了中专。他可以安分地去求学,走上一条和今天迥异的道路。然而父亲怎么也不肯让惟一的儿子远离故土,孝顺的周辞美只有辍学,他的求学生涯戛然而止。

  成家之后,无处立业。周辞美靠自己经营油漆营生,本来生意红火,日子滋润。可是,一心想回报乡梓的周辞美,却把一个自称能帮助乡亲们办厂的赵师傅,连夜引回了西周村。纯朴善良、却又被贫穷逼得病急乱投医的老支书和大队干部把赵师傅奉若神明,当即拍板定局,又挨家挨户凑起500块钱和两百斤粮票。

  然而,拿钱之后的赵师傅却一去便杳如黄鹤。

  学已辍,官被罢,欲帮乡亲脱贫,却致全村赤贫。

  命运之神就是用层层苦难,来甄选真正的英雄。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最后一丝良心发现,也许是被周辞美的淳朴感染,假李鬼供出了真李逵。最终,假赵师傅把周辞美引荐给了在上海制塑厂当技师的真正的老赵师傅。

  这是一次彻底改变了周辞美人生轨迹的引荐,却用这样一种近乎荒唐的方式完成。

  整整半年的时间里,周辞美在上海滩头踯躅,一门心思去学习制塑技艺。

  老赵师傅一眼就看上了这个心地纯正、虚心好学的年轻后生。他不时把周辞美带进厂里,从制塑的原料成分、结构原理、技术设备、模具图纸,直到供销经营,将自己生平所学,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给了周辞美。

  从西周到上海,对于周辞美的人生而言,是一次颠覆式的生命旅程。

  周辞美的产业之梦,在上海的霓虹灯影中已然影影绰绰,若有可观。

  一个弄堂小旅馆,改变了周辞美的一生。

  同屋的泰兴师傅告诉了眼前这个憨厚的年轻人自己心中的苦恼:

  他手里有一份几十万只塑料部件的订单,这是收音机上一个塑料部件,图纸已经设计完毕,可就是没有生产模具,他正在为找到一家开模具的单位来生产而发愁。

  凭借着在上海学习的扎实制塑技术,周辞美一接过图纸,就已经成竹在胸。

  他用宁波人特有的敏锐和热诚,倾囊而出,邀请泰兴师傅喝酒长谈。

  这一次,周辞美将真的财神请来了西周。

  小小塑料膜具,让周辞美一下子拿下了30万元的订单。

  没有资金,周辞美借船出海。

  有了信用社800元贷款,周辞美带领西周人,发动着3台折旧的手摇制塑机,开始了生产队家庭手工业式的生产。

  3个月之后,贷款偿清;当年,制塑厂赢利6万。职工工资最高每月达200元。

  在70年代初的偏远乡村,200元的月收入简直就是奇迹。

  创业之路由崎岖开始

  就在制塑厂红红火火的时候,命运却又一次和周辞美开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一夜之间,突然来了县革委会工作组,一名退伍军人宣布:周辞美问题严重,早已停职反省,从现在起,不准办厂、不准外出、不准乱说乱动,派到水库参加劳动。

  原因是:周辞美占用了农村劳动力,破坏农业学大寨。

  没有了周辞美,村里的企业散了架。

  生产队长到水库,带来了按满了鲜红手印的联名请求,带来了乡亲们凑齐的300元钱和100斤粮票:“我们要求辞美办工厂……”

  一肩担风雨,壮士夜微行。

  挑着一身的星光,迎面是薄雾浓云。周辞美又一次悄悄上路。

  7天之内,他就弄来了一台手摇制塑机,接了一批塑料瓶盖的业务,大队制塑厂又开始运转了,一年也有数万元的盈利。各队队长纷纷找上门来,求他办厂的、请他买机器的,应接不暇。

  周辞美成了当地的小财神。

  西周邮电支局的头头和职工出面,请他与当地邮电局合作办厂。

  这不只是周辞美创业之路中一次重要跨越,这不只是规模和影响力,而是另一种心灵使命。早年,经营油漆生意是为糊口;办大队塑料厂是为带领乡亲们富裕,而此刻,命运信使又传来了一道全新的旨意。

  周辞美读得懂它。从今之后,他不再是为生计奔忙,也不仅仅是为了要简单地满足乡亲们致富的愿望,一个崭新的企业远景正在他的脚下铺开。

  周辞美来到象山邮电器材厂,他的工作是跑外勤。

  1974年,10来个家属工的象山邮电器材厂,却创造了巨额财富。

  在那个越穷越光荣的年代里,这种巨大的财富始终是个祸患。

  不多久,象山邮电器材厂这个“地下黑工厂”被查封了。

  而且一封就是5年。

  周辞美又一次回到西周,回到了大队制塑厂。

  再回到西周,他的心中已经装满了世界。有人赞曰:周辞美丹心映海,铁骨擎天。

  海是西周的海,天是天下的天。

  1976年,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在粉碎“四人帮”之前的几天,周辞美恰好来到了北京。

  天安门广场。鼓乐喧天,鞭炮齐鸣,人们从四面八方欢呼着涌向这里。

  周辞美也在其中。

  他喊,他笑,他哭。

  他看到了中国的笑脸,他看到了阴霾正在从中国的天空散去。

  回西周的列车上,他的心在飞翔。他闭上眼睛,在心中喊着:人要是能飞,那该有多好啊。我要飞,飞过西周的山,飞过宁波的湖,飞过那日出潮起的大海。

  从邮电器材厂到华翔电子

  1979年7月1日,周辞美回到了家。

  此时的象山邮电器材厂,全部固定资产不过3000元。早已经今非昔比:不仅积蓄全部花光,并且还出现了负债。

  1980年,周辞美加盟邮电器材厂。厂子再次开张了。

  周辞美说:“办不好邮电器材厂,我姓周的去跳海!”

  在周辞美的带领下,象山邮电器材厂几乎是以狂奔的方式在发展:

  第一年,实现了10万元的产值;第二年,年产值达到了20多万元;而第三年,已经做到了几十万元的年产值……

  周辞美商业天赋尽显。接着,他承包邮电器材厂,每年给局里上缴一定利润,企业由他来做,赔赚都算自己的。

  1983年,通过机制更新,周辞美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工厂。

  当年实现产值100万元,周辞美个人得盈利20万元。

  一枝独秀,四方来服。1984年7月,西周大队制塑厂等几家西周电子行业厂家联合起来,一同并入象山邮电器材厂,变更成立了宁波邮电器材厂。

  周辞美一统群雄,当年产值突破250万元,成为了当时象山罕有的百万元级的企业。

  1986年,工厂产值上升到450万元。

  1987年,宁波邮电器材厂产值一跃到了700万元,成为象山企业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7年弄潮,周辞美亲自跑市场,所向披靡。各个产品都赚得盆满钵满。

  1988年11月,宁波邮电器材厂以强大的实力,吸引了香港宁兴公司与之合资。宁波华翔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华翔”二字第一次走入公众视野。

  “华翔”之华,是中华之华;“华翔”之翔,翱翔之翔。两者组合,用意自明。从个人富足,到惠及乡亲;从做强做大,到以中华之飞翔为一己之任,这其中多少深意,也许只有周辞美能说清楚。“华翔”二字,奠基了周辞美产业价值基准。在此后近20年的拼搏中,周辞美的几乎全部经营方略,都在围绕着这个大战略核心来展开。

  华翔日后之大、之强,与它和中华价值的同步定位不无关联。

  1989年,命运再次以偶然的方式叩响了周辞美事业的大门。

  一天,周辞美爱人在上海打工的侄子突然打来一个电话:他从干活的工程师家里得知,有一个空调项目。

  周辞美亲自登门16次,终于联系上了这位负责人。

  这家航天工业部下属工厂拟开发汽车空调业务。他们将空调器壳体交给华翔来开发,双方约定:如果开发成功,大众公司的空调壳体配套将由华翔来做,但一旦失败,模具开发费以及发生的风险全部由华翔自己承担。

  据测算,仅开发费用大约就需要600万元。而此时,华翔的全部家当才刚刚突破1000万元。这就意味着,一旦失败,华翔的半壁江山将会付诸东流。

  周辞美心如明镜。多年之后,他阐释了当初抉择的心路历程:我们是逼上梁山。

  华翔是民营企业,又在外地,地处偏僻,要打入汽车市场,吃肉没有份,排骨啃不到,甚至连软骨头都沾不了边,剩下只有一条路:啃硬骨头!

  周辞美说:“风险越大,能够获得的盈利也就越大。”

  周辞美大手一挥,以破釜沉舟的勇气,签下了这单业务。

  历史在后来证明了周辞美的远见。

更多专题
聚观招商集团之成就

招商局集团公司(简称招商局)始创于1872年,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民族企业百年历程缩影”。...

以勇气和智慧重振企业雄风

初中毕业之后,周辞美顺利考上了中专。他可以安分地去求学,走上一条和今天迥异的道路。然而父亲怎么也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