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全球经济出现了——互联网将全球虚拟连接,开放和互利的观念,各国间经贸联系和各种交流的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日益明显。这种情况下各国所拥有的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竞争优势业已不再明显,基于可模仿资源或能力、先行者优势的竞争优势,在新技术出现、顾客偏好改变或政府政策改变时最终将过时,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战略转型,学会建立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一个企业的投入出产的过程是其价值增值的过程,典型企业的价值链分为信息收集和分类、研究和开发、适量生产、生产试销、引进、装配和市场开发共七个环节,由于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所要求的生产要素相差很大。价值链的下游呈现“劳动密集型”倾向,价值链的上游则呈现“资金或知识密集性”的倾向;而且,这样的价值链不同环节附加价值的分布也是不同的,其分布状态的一种表达就是“微笑曲线”。
“微笑曲线”表达了今天普遍存在的实际状态即上游的研究与设计新增价值最大,一般可以为所有新创造价值中的60%,而制造环节创造的价值最低,最多为所有新创造价值中的15%,而下游的分销与服务新增价值也相当不错,可以高达25%,例如IT产业中就已经如此。于是企业开始进行战略转型,一方面进行剥离分工将企业最不赚钱的制造业务进行外包;一方面向价值链的上游或下游方面转移,以获得良好的竞争优势。
“微笑曲线”的背后实际上就是价值链各环节所依赖的核心生产要素的质的不同和价值的不同以及这样不同的生产要素整合所创造的价值的不同。在农业社会,人们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收获的多少主要看劳动者付出了多少努力。农业是农业社会的支柱产业,这就决定了劳动力是这一时期的核心生产要素。随着以工业化大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经济的到来,农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工业生产取而代之。机器大生产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也使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在劳动力开始过剩,社会出现失业问题的同时,资本出现了短缺。资本是工业时代最核心的生产要素。人类社会进入新经济时代后,资本增值的规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科技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远高于传统企业。传统企业的生产流程经过技术改造可以使生产效率成倍增加,而生产率的提高与改造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并不成正比,只与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今天知识成为稀缺资源,创造性的知识成为企业核心生产要素,它可以给企业与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和利润。也正是如此,知识自然也就成为企业和资本家乃至国家资本追逐的对象。知识的产生与积累是需要过程的,这就决定了随着人类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加,知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成为稀缺资源。如果在需求增加的同时,人们无法缩短知识产生与积累的过程,这种稀缺状态将持续下去。
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来看,由于各国生产要素拥有程度不同,所以各种要素的价格也不同,这就给价值链的全球布局提供了可能性。如果将一企业的价值链分为信息收集和分类、研究和开发、适量生产、生产试销、引进、装配和市场开发共七个环节。如果将资源简化为知识、资金和劳动力,发达国家(DC)相对来说资金较为密集,而发展中国家(LDC)劳动力较为密集,新兴工业国家(NIC)处于两者之间。
此时,企业战略转型也可以考虑将其价值链进行全球布局,在发达国家进行信息收集及分类、研究开发和适量生产;在发展中国家进行装配和市场开发;在新兴工业国家进行价值链的中间两个环节。这种价值链的全球布局可以使企业在世界全球范围之内选择最有竞争力的国家完成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同时利用各国由于经济水平不一而导致的产业生命周期不一致对企业竞争造成的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