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职场动态>> 正文

转战山西告别军旗(上)

企业报道  2015-02-26 21:07:24 阅读:

  ■ 周安才

  1983年6月,国家修建山西南通蒲复线铁路,铁道兵部队将从新疆的巴仑台搬迁至山西的临汾市襄汾县接受新的施工任务,迎接人生新的挑战。

  老周所在的23团2营5连住在襄汾县的丁村,黄仕科所在的2营8连住在柴庄,何浩毕业后所在的1营1连住在毛村。他们相互之间相隔15公里距离,3只分散的“鸿雁”又聚在了一起。

  老周把家安顿好后,对驻地丁村做了详细的了解。丁村,位于襄汾县城南5公里的地方,距临汾市35公里。丁村,以发掘出我国历史上旧石器时代的化石而闻名中外。丁村,还存有明清两代民居。明代四合院,房架不高,朴实无华,舒适幽雅,里外都有彩画。清代四合院,院小房高,端庄大方,装饰华丽,注重雕刻,雕刻成组配套,栩栩如生。一座座古老的建筑,一件件精美的雕刻,放射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丁家大院的大门上有一副对联这样写到“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这副对联对老周如何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如何做人做事、高标准完成好工作任务同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回想起来都记忆犹新。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实现国家确定的经济建设总目标的进程中,铁路占据战略重点的地位和先行的作用,同时铁路又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制约因素。这种制约因素的现状与战略重点的要求极不相称,不能适应工农业生产连续翻番,实现铁路运输达到国家制定的目标。因此,对铁路除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建设一些新线外,还必须对既有旧线进行技术改造,增建第二线及电气化工程,以提高运能,解决运能与运量尖锐的矛盾,在“七五”期间,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国家修建山西南同蒲复线铁路的重要目的就在于此。

  老周所在的连队担负毛村至李村6公里新线路和旧线改造任务。那个时代没有包工队、没有劳务工,所有的施工任务都是部队的战士来完成。

  从南同蒲复线铁路破土动工第一锹土到铁路修好正式通车,老书书记亲自参加了挖土方、填路基、挖涵洞、砌水沟、刷边坡、搞碾压、上道砟、扛枕木、铺钢轨、搞捣固等等所有工序施工。劳动强度、艰苦程度、体力消耗、各种要求,要比在新疆道砟场单纯的打风枪、放炮大得多。在每天的任务分配中,其他战友都是提前完成,由于他个子矮、身材瘦、体力小的原因,他的任务从没有提前完成过,往往是在战友们的帮助下才能得以按时完成。

  可以说,南同蒲复线铁路和改建铁路的修建,到处都留下了老周和他战友们攻坚克难的人生足迹,到处都洒下了他们勇攀高峰的辛勤汗水……

  早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已经对铁道兵的去留问题进行了多番研究。铁道兵在战争和和平年代,南征北战,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改制的方案一直悬而未决。

  当时在国际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和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决定裁减军队名额对军队进行精简整编,当时铁道兵也在裁减之列。对于撤销战功累累的铁道兵,军队很多老同志都感到遗憾。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向邓小平委婉建议:把铁道兵的部队并入各大军区,每个军里接受一个师。对于这个建议,邓小平只说了“六个字”:不留一兵一卒。随后中央下文,“铁道兵并入铁道部,自1984年1月1日起,原铁道兵指挥部更名为铁道工程指挥部,原铁道兵的师、团、营、连,分别改称工程局、工程处、工程段、工程队。”                   (待续)

更多专题
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

——记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梁宝寺公司综掘二区区长王长河及其班子

搭建中国酒文化与世界交融平台

——四川老酒坊酒窖董事长何德锋先生一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