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技专利>> 国际市场>> 正文

博客品牌的那些年

企业报道  2015-02-26 08:21:24 阅读:

  网络博客(Weblog)正在以“风起云涌”之势席卷各大网站,并成为新一代“Web2.0”技术的“急先锋”。集编、导、演于一身的才女徐静蕾的博客页面点击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突破了200万大关。在炙手可热的博客浪潮背后,很少有人意识到来自博客的“暗算”。辛辛那提州搜智公司(Intelliseek)的营销主管布莱萧(Peter Blackshaw)说:“博客的危害性超出了人们的认识,而且只会变得越来越危险。这就是我们需面对的现实。”

  最初网络博客还只是供人们保存网络日记的捷径之一。但现在,博客忽然成了攻击品牌或他人、宣扬政治激进主义乃至发动大规模诋毁活动的终极武器。在那些网络“愤青”眼里,网络日志是他们动辄以言论自由为幌子,大肆散布谎言、诽谤和谩骂的绝佳平台。现在有些公司把博客当成了武器,纠集大群博客来打击竞争对手。曾遭博客抨击的受害者中,包括了鼎鼎大名的微软公司和美国三大电视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及美国广播公司(ABC)。

  在提升企业形象方面,有人呼吁企业老板制订更多的博客指导方针,防止企业和员工因博客内容存在的潜在危害性而受到伤害。在一份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称,员工博客确实提高了企业的形象,如微软、Sun等公司。但一些员工的负面博客内容也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如Google、德尔塔航空公司、Waterstone和Friendster等公司。

更多专题
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

——记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梁宝寺公司综掘二区区长王长河及其班子

搭建中国酒文化与世界交融平台

——四川老酒坊酒窖董事长何德锋先生一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