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济宁成资源型城市华丽转身新样本

企业报道  2015-02-13 20:56:50 阅读:
核心提示:山东省济宁市境内有孔孟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的发源地。但济宁却是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是国家重点煤炭能源基地之一。

  ■ 记者 王萍 特约记者 王传钧 济宁报道

  山东省济宁市境内有孔孟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的发源地。但济宁却是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是国家重点煤炭能源基地之一。长期以来,煤炭行业实现利税、利润占该市工业的比重超过60%,可谓济宁经济的半壁江山。多年“煤炭路径”带来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济宁长远发展的潜在隐患。尽管仍处于煤炭开采的兴盛期,济宁也不得不考虑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共同命题——转型。

  谋转型得趁早

  在济宁市的工业税收中,前十大纳税企业中有八个是煤炭企业。煤电产业“一业独大”,造成经济运行稳定性差,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风险。

  “2012年以来,煤炭价格的一路下滑对济宁经济发展构成了多年未有的严峻挑战,导致工业利税和利润同比持续大幅下降。煤化工产业曾经是济宁力求拉长煤炭产业链条的突破口,但较低的技术门槛使得这一‘新兴领域’很快陷入产能过剩,一些化工企业投产之日便是亏损之时。”济宁市市长梅永红说。

  从煤炭储量和开采量来看,拥有120亿吨煤炭保有储量和30亿吨经济可采储量的济宁,还处在资源鼎盛期。根据测算,保持现有的开采水平,济宁基本可以再维持30年的稳定局面。尽管济宁还没到“煤竭城衰”的地步,但资源约束的压力、转型升级的压力、土地环境的压力日益凸显。前有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尽城衰”之痛,后有煤炭资源开采期限之“迫”,抛开“煤炭情结”,克服“路径依赖”,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对济宁这样的资源型城市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对于转型,不仅是济宁市政府,济宁的煤炭企业也看到了这一点,据济宁矿业集团总经理张广宇介绍,他们正在建设的梁山煤炭物流项目就是为企业长远发展考虑,该项目在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梁山站附近选址建设,设计运输能力为1550万吨/年,以此推进济矿集团的产业转型。一方面是因为2012年以来,煤炭产能过剩,需求缩减,特别是煤炭价格一路下跌,大部分煤炭企业出现亏损。山西中南部通道建成通车后将有上亿吨的西部煤炭涌入中东部地区,不可避免地对济宁煤炭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另一方面,国家、省、市从不同层面制定了大力鼓励发展现代物流和煤炭物流产业的相关政策,济矿集团乘势而上,借山西中南部通道建设之机,大力发展煤炭物流产业,为产业转型升级再加砝码。

  而作为济宁市政府,早在2007年就确立了“以经济战略转型为主线”的发展思路。2009年,还专门举办了中德“煤炭资源型地区转型论坛”。邀请国家发改委负责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工作的领导及德国多特蒙德煤炭和能源部部长迈克科仕纳先生、德国硬煤协会主席弗朗斯·约瑟夫沃德比亚先生等嘉宾出席。

  论坛会上,德国与会官员、专家做了《德国鲁尔地区煤炭行业转型》、《结构调整及结构转型意义》、《煤矿地区的恢复及商业再利用和市场化发展》等多场专题报告。为济宁市学习借鉴包括德国鲁尔工业区在内的国际上有关经济战略转型方面的全新理念和成功范例,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随后,通过实施工业经济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1351”百千亿元产业培植工程,济宁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全市过百亿元企业达到9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连年位居山东省前列,且全部为制造业企业。在煤炭量价齐跌的不利影响下,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58.2%、拉动工业增长7.2个百分点。

  然而,济宁的顶层设计者们并未丝毫地松懈,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周边地区竞相发展的“挤压”态势,济宁市委市政府再一次意识到了转型的急迫。这一次,他们将目标瞄向了信息产业。

  定方向得看好

  事实上,信息产业对于济宁来说,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选择。济宁很早就开始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好了准备和铺垫。

  在确认了转型的任务后,济宁市放弃了原本依赖土地资源、能源价格和财税政策为经济发展主推动力的政策,转向了构建新的竞争优势——人才、环境和服务。

  用了5年的时间,投资了15亿元,济宁市政府、科研单位和骨干企业合力建起了60多个创新服务平台。为了吸引和培育更多的高科技企业,仅在高新区,济宁就建设起了产学研基地、创意设计中心、大学科技园等载体,以及软件园、云计算中心等17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整个高新区就此变成了一个提供综合服务的大平台。通过这些公共服务平台,原本相互独立的科研团体和研发成果,打破了技术壁垒,企业和科研单位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济宁国家高新区软件园副主任程辉介绍说,入驻高新区的企业可以随意调用高新区内的大型仪器、科技数据和产业化推介。

  机会总是落在有准备的人身上。2013年7月16日,美国惠普公司与济宁签约,投资20亿美元在济宁市打造一个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建成后整个惠普产业基地企业销售收入将超过千亿元。惠普还与山推、如意等7家传统行业企业签订了“两化融合”协议。

  这是济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引进的最大的外资项目。济宁敏锐的意识到,现在正是济宁转型的一次历史性机遇,而信息产业就是正确的方向。

  2014年7月,从美国硅谷走出的全球IT巨头甲骨文公司也选择了济宁,其在中国布局中唯一OAEC项目已正式运营,其重心也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而台联电、浪潮云计算中心、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国家半导体及显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大唐高鸿信息科技大厦早已落户济宁,与惠普、中兴、甲骨文合作的“蜜月期”还未结束,美国英特尔创投、微软、德国萨普、美国希捷和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用友、金蝶等20多家IT行业巨头也纷纷来到济宁考察和对接,济宁的IT产业集聚效应因此凸显。

  济宁市定下了目标,到2020年要建成10个特色信息产业园区,培育和引进500家规模以上信息企业。通过打造一个“一核多园”的产业布局,重点突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融合性新兴产业“三大领域”,把济宁建成国家级产业信息基地,形成千亿元级信息产业规模,辐射全省乃至全国。

  “一核”指的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区,也就是济宁市的高新区和任城区,高端人才、技术研发、创投基金、平台建设、知识产权等各类要素都会聚集在“一核”上。

  正在培育中的济宁经开区电子材料产业园、曲阜物联网产业园、兖州电子元器件产业园、邹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微山光伏产业园等专业园区组成了“多园”,与“一核”形成关联和互补。

  “以招大引强为主要路径,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融合性新兴产业,突出高新区、任城区和专业园区建设,全力抓好人才引进、平台建设、金融服务和扶持措施的落实。”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表示。

  2013年,济宁市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50亿元,同比增长29.15%。济宁成为了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信息消费也成了济宁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而在2014年,济宁市信息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达43.51%,迈入跨越式发展的轨道。

  揽人才得有招

  “我们更看重的是人才集聚效益,”梅永红告诉记者,“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与否,不仅靠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更取决于人力资源结构的转型与提升。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有了人才就有了不断拓展的新兴市场,各类要素的不断集聚就在意料之中。”

  在深圳一次国际人才交流会上,生物降解技术专家钟路华和前去考察的一名济宁市领导交换了一张名片,此后他就被“盯”上了。随后一个月里,他的公司里每天都会有一个济宁市的公务员出现,劝说他去济宁看看。

  “在深圳干得好好的,去济宁看什么?”钟路华起初并不愿意,可实在拗不过一个月的“持久战”。“看看就看看吧”。没想到,这一看,就被留住了——产业原料、产业扶持政策、鲁南工研院等创新平台、产学研基地,等等,钟路华需要的,济宁都有。于是他成了济宁首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在济宁的转型之路上,人才被当作“首席小提琴手”,从科技局到组织部,从经信委到人社局,济宁调动所有“创新神经”,搭平台、找投资、聚团队、塑环境,招才引智。马平昌强调说,“要切实把人才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抓紧抓好。”

  为了破解人才聚集的难题,济宁推出一系列人才工程和政策,创建“人才特区”,实行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事特办,打造人才干事创业的特殊平台。例如,高层次海外人才进入济宁,会获得最高百万的安家补贴、最高百万的创业启动资金;而“银行+贴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贷款合作模式的建立,对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资金困局提出了破解之道,也方便了高端人才落地。

  “济宁的人才政策让我感动,这里具有汇聚各方人才的土壤。”山东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郑鸿亮曾就职于福特、卡特彼勒等世界500强企业,在成本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2010年,他举家从美国来到济宁,并通过自己的工作使公司的信息化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郑鸿亮说,“济宁整体产业升级改造步伐很快,从理念到管理,从研发到营销都紧跟时代步伐。在这里我找到了发挥自己价值的平台。” 选择在济宁落脚或扎根的不止郑鸿亮一个人,仅常年在高新区工作的日本等外籍专家员工就有200多人,欧美籍有160多人。

  “经济发展核心的要素越来越转变成人力的资本,所以围绕人才来做文章,围绕人力资本来做文章,这已经成为一个区域发展的核心。”梅永红如是说。

  为了培养和引进更多的人才,济宁还投资建设了人才联盟、大学园和大学科技园,并与人社部专家服务中心、千人计划联谊会以及万宝盛华、怡安翰威特等世界知名人才机构建立合作,成功引进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5名,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6751名。

  “招才引智比招商引资更重要。”梅永红说,“营造一个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才能网罗住精英‘智本’,城市的转型发展才会获得内生的强大动力。”

  给服务得配套

  在位于济宁市高新区东部科技新城的产学研基地,随处可见各种实验室、检测中心,这些都是高新区及部分龙头企业建立的公共科研创新平台,这些原本需要企业自己投资建设的资源得以实现行业内部共享。

  高端项目的发展,需要一个满足发展需求的成长环境和诸多科研公共服务平台。5年间,当地已经投资15亿元建立了60多个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了产学研基地、创意设计中心、大学科技园等载体,以及软件园、云计算中心、科技中心一体六馆、软件及动漫等17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设施,推进大型仪器、科技数据等资源区域共享,形成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辐射性较强、公共服务特点明显、发展空间较大的公共平台服务体系。

  健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也必不可少。济宁市建设了吴泰闸金融街、杨桥金融组团、财富中心等金融载体,聚集了近百家银行、证券、担保、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13支创投风投基金规模近40亿元,可为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定制化投融资解决方案。近两年,济宁高新区各类人才和企业转化科技成果1300多项,参与制定国家和地方标准40余项,培育出一批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知识创造和孕育创新的能力明显提升。

  在这里,投资者找到家的感觉。在完成17大类、近300项专业尽职调查后,汉斯皮特·克莱表示,济宁优越的“营商环境”、完善的功能设施、靓丽的科技新城,完全具备惠普的投资条件。

  济宁市坚持走由“建园”向“造城”提升的路子,高起点打造东部科技新城,初步显现了对人才、资本、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今后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集中打造产学研基地、滨河科技园、综合保税区等功能平台,为企业成长和人才创业贴身打造最适宜的产业环境。同时,以济宁高新区在山东省率先开通4G网络服务,立足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平台建设和物联网应用等领域,建立了一批智慧应用系统,让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引领未来的魅力。

  “济宁的创业环境在一些方面甚至超过了美国硅谷,那里一些企业的普通员工下班后要驱车40公里才能回到家,而硅谷中的豪华别墅只有企业高管才住得起,而这里不仅上下班方便,且条件相当优越。”惠普有关负责人做出评价。“济宁经济虽然不够发达,但特别重视人才、特别注重服务,并且具有良好的基础、潜力和超前的理念。”甲骨文中国区高级经理程兴表示,这是把中国第一个甲骨文人才基地选在济宁的原因。

  惠普、甲骨文等作为全球IT的领军者,代表着世界现代产业的发展方向,落户济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在于项目本身,必将成为济宁营商环境的一张靓丽名片,吸引更多目光聚焦济宁。目前,济宁市的信息产业年均增幅高达40%,正稳健地从资源型城市向高科技信息产业新城转型。

更多专题
回顾中铝之“翻云覆雨”

中铝公司的石破天惊之举在全球矿业市场上骤然掀起“中铝冲击波”。人们惊讶的不仅是因为中铝公司将中国企业...

工业让安徽发展涨势蓬勃

安徽黄金工业像现在的金价一样涨声一片,产量、效益同创历史新高,昔日不景气的金矿也像变了个样,矿工们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