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律维权>> 正文

以法律护航助品牌强市促产业升级

企业报道  2015-02-13 09:53:16 阅读:

  地处钱塘江畔的小城———浙江海宁,以“中国皮都”闻名世界,演绎着一个“零资源”的经济奇迹。历史进入2007年,海宁在自己的商业征程中又书写了新的篇章:“美大”、“白领氏”、“宏达”以及“斜桥”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尊荣。在靠品牌引领经济新飞跃的时代,海宁人深刻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挥戈长进品牌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那么它是如何改变“零”品牌这一现状的呢?创牌之后又将如何珍惜和经营来之不易的中国驰名商标?如何更好地发挥品牌效应,协调各个产业的和谐发展,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浙江海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何月根。

  品牌战略势在必行

  “可以说,品牌意识相对不强、大品牌缺少是海宁的‘短板’,制约了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何月根中肯的话语透露出海宁创牌之路的任重道远,丝毫没有因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零突破而沾沾自喜,“我们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三年前就开始下的苦功。”据何月根介绍,海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建设,早在2004年就明确了“品牌强市”的战略方针,鲜明地提出要培育、扶持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品牌,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和奖励政策,激励企业创牌。同时,在2005年,海宁市政府根据工商部门的建议提出了三年商标品牌战略规划。对此,何月根指出,在品牌建设中,企业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政府的引导、配合并适时作出各种政策调整却是必不可少的。

  “皮革、家纺、经编作为海宁的支柱产业,原先存在着大量的贴牌生产情况。为此,我们把支柱产业、重点企业的商标注册工作列为重点,采取了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策略,让品牌建设这个概念深入到全市每一位企业家的心中,并对全市的皮革、家纺、经编、太阳能等行业进行抢救性的商标注册,为实施品牌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何月根细数了这几年创牌的点滴经历:2004年,积极组织创牌企业进行系统的创牌实务培训,先后组织了商标法律法规培训21场次,其中参加企业1310家,发放企业创牌宣传资料3500多册,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品牌战略论坛10余次;2005年,联合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以唱响“海宁品牌与品牌海宁”为主题的讨论活动:组织新闻媒体深入企业对品牌背后的故事予以深入报道,邀请企业家畅谈创牌体会与经验,组织全市征文比赛,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在媒体上推出品牌专刊,并发到各个创牌企业和相关部门;2006年,举办第四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中国皮革产业海宁峰会,发布了皮具箱包、皮革服装和裘衣服装三大时尚知名品牌榜单,搭建了“产业—产品—市场—品牌”的对外展示平台,让企业家和政府更好地规划和推进品牌建设。

  据了解,海宁已初步构建起了一个以国家级品牌为龙头,省、市、县级品牌为梯队的品牌体系。目前,海宁已拥有注册商标3515件、海宁市著名商标25件、嘉兴市著名商标94件、浙江省著名商标21件、中国驰名商标4件;还拥有浙江省皮革商标品牌基地1个、嘉兴市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3个,即海宁经编、许村家纺、袁花太阳能。

  品牌效应产业升温

  “随着我市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资源要素制约日益加剧,环境容量的限制逐步加大,推进品牌建设已成了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最有效途径,我们应合理发挥品牌的内在效益。”何月根如是说。

  何月根欣喜地指出,之前“政府着急、企业不急;政府有心、企业无意”的尴尬局面现在渐渐消淡,企业逐渐重视和推进创牌工作,其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更是要打造行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整个产业的发展。何月根告诉记者,目前“美大”明确了“阳光经济、环保经济”的使命,积极推进“美大百万屋顶阳光工程”和“千万家庭厨房革命”战略,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和营造绿色清洁家园。“宏达”经编深刻认识到中国驰名商标是最具有价值的商标品牌,不仅在中国范围内受到保护,在国际上同样得到《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和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保护,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一张通行证。其董事长沈国甫曾感慨,多年的品牌战略使得“宏达”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这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体现了市场对“宏达”的充分肯定,不仅要引导企业在国内注册商标,还要到境外去注册,拓宽注册领域。“白领氏”是1995年钱心禹根据“巴黎”的译音给企业的服装起的名字,旨在让自身的产品走到国际时尚的最前沿,最初十几年的发展都定位在“定牌加工”,做贴牌生意,演绎了一个OEM的神话。现今,“白领氏”用细节的尽美尽善把艺术和服饰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竖起了“海宁创造”的牌子,挺进世界皮革市场。“斜桥”是嘉兴市农产品的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它的诞生给农产品行业的发展指引了方向,企业更加明确了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来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理念。

  据了解,海宁还有“雪豹”、“蒙努”、“天仁堂”、“米赛”、“钱江生化”、“永发机电”、“耐尔”、“云楼”、“洁华环保”、“诚信包装”等10家企业正在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何月根告诉记者,早在2004年就成为“中国品牌产品”和“中国免检产品”的“蒙努”,在企业发展中十分重视品牌的创建、推广和宣传。近几年,“蒙努”商标成为工商部门重点推广的品牌之一,按照“培育一批、创建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积极推进驰名(著名)商标的创建。“蒙努”提出了“立足皮革工业,振兴皮革工业,为皮革工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的总方针,应该说也是皮革产业的大势所在。

  品牌强市合理规划

  “变革、成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打造‘品牌大市’乃至‘品牌强市’是一个长期战略,实施品牌战略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持海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创牌时不我待,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海宁品牌创建的紧迫性。”何月根话锋一转,说到了今后创牌的规划:到2010年,中国驰名商标达到8件、浙江省著名商标35件、嘉兴市著名商标140件、海宁市著名商标80件,注册商标数达到4600件。

  何月根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海宁打造品牌强市的六大措施:

  一、建立梯次培育机制,围绕“创一个品牌、带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战略目标,加强对强势品牌的培育扶持,实施创牌企业重点联系制度,重点对列入驰名商标后备库名单的企业实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二、运用好品牌带动支柱产业的作用。今年对海宁市民营企业自主出口品牌的培育制定蓝图,下发文件,准备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在海宁市培育150个民营自主出口品牌,让海宁品牌跨入世界品牌的行列,从而更好地发挥“以品牌拓业、以品牌聚资、以品牌引才”的功能作用。

  三、协调各个品牌载体的和谐发展。既要推动已有品牌各大产业的发展,又要精心培育农业品牌,还要全力打造区域品牌,产生集聚效应,引领块状经济提升发展。

  四、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形成企业自我保护、政府依法保护和司法维权保护三位一体、相互结合的保护体系。

  五、扎实推进品牌建设基础性工作,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企业家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积极进行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

  六、进一步完善创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和政策调控作用,加大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产品和基地的重点扶持和培育力度。同时,加强品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鼓励企业培养和引进品牌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提高企业创牌能力和品牌运作水平。

  在采访结束时,何月根表示,全力推进实施品牌战略,是海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点之一,工商局和各企业将发挥自身优势、把握时代趋势,为建设现代化新兴城市作出应有的努力。

更多专题
回顾中铝之“翻云覆雨”

中铝公司的石破天惊之举在全球矿业市场上骤然掀起“中铝冲击波”。人们惊讶的不仅是因为中铝公司将中国企业...

工业让安徽发展涨势蓬勃

安徽黄金工业像现在的金价一样涨声一片,产量、效益同创历史新高,昔日不景气的金矿也像变了个样,矿工们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