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同仁堂科技公司参加了“绿色奥运,绿色校园——健康校园行”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主办单位特别邀请同仁堂科技公司培训师,对学生们就同仁堂的文化及中医药的用药常识进行了讲解。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同仁堂特色旅游纪念品销售专柜”设计活动正在同仁堂药店深入展开,他们成立了“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小组”,切实落实“特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制作工作。现已确定了第一批制作的品种,其中包括反映同仁堂历史变迁的明信片、用中药材制作的老北京传统手工艺制品毛猴及笔筒等多种旅游纪念品,实用与收藏价值兼具,以展示同仁堂的品牌特色。
正是这样点点滴滴的品牌建设,同仁堂才经久不衰,成为国际知名的老字号企业。
同仁堂是300多年的品牌,从小小的“乐家老铺”到赫赫有名的“同仁堂”,经历了清王朝由强盛到衰弱、几次外敌入侵、军阀混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沧桑,其所有制形式、企业性质、管理方式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同仁堂经历数代而不衰,在海内外信誉卓著,树起了一块金字招牌,真可谓药业史上的一个奇迹。同仁堂的金字招牌为何可以300年不倒?
1989年,国家工商总局将全国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授予了同仁堂,使同仁堂成为迄今为止在全国中医药行业中惟一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国有企业。
300多年来,同仁堂研制出了无数个精品良药,不仅在社会各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和信赖。可以说,同仁堂是中国民族品牌的先驱和骄傲,是伴随着信誉光环成长壮大起来的中华民族之脊梁。在去年“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中,同仁堂以29.55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位居排行榜榜首。
人们熟悉一个商标, 首先是从认识它的产品开始的。同仁堂保证药品质量,严把选料关。所谓“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堂训,完整地将它的品牌绵延下来。例如,制作乌鸡白凤丸的纯种乌鸡有专门饲养基地,饲料、饮水都严格把关,一旦发现乌鸡的羽毛、骨肉稍有变种蜕化即予以淘汰。这种精心喂养的纯种乌鸡质地纯正、气味醇鲜,富含多种氨基酸,这保证了乌鸡白凤丸的质量标准。同仁堂生产的中成药,从购进原料到包装出厂共有上百道工序,加工每种药物的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投料的数量必须精确,各种珍贵细料药物的投料误差控制在微克以下。
若用一句话概括同仁堂的企业精神,那就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在2003年非典期间,同仁堂一共卖出了抗非典中药300万服,满足了100万余人次的用药需求。然而,同仁堂每卖出一服“抗非典方”就亏损2元钱,仅此一项企业就报亏600万元。当时政府发布了限价令,规定每服药只能卖9元,可是药材的采购价格却数倍地疯涨,过去1公斤金银花价格不会超过40元,非典期间却达到300元/公斤的价位,然而当年同仁堂却实现利润1.32亿元。
一个品牌的成功,必然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和巨大的商业利润,百年老字号是先谋势,再谋利,靠的就是品牌效应。名牌是一个企业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就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同仁堂的牌子硬、信誉高,靠的就是一流质量打出的名牌产品,才使得这块金字招牌辉煌不衰、如日中天。
中铝公司的石破天惊之举在全球矿业市场上骤然掀起“中铝冲击波”。人们惊讶的不仅是因为中铝公司将中国企业...
安徽黄金工业像现在的金价一样涨声一片,产量、效益同创历史新高,昔日不景气的金矿也像变了个样,矿工们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