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排队难在全国是个普遍难题,长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为何上海敢于“夸下海口”,制定这样一个标准呢?在笔者看来,关键还在于上海银行的观念改革真正把储户当成了上帝,想储户之所想、急储户之所急,于是他们在改善服务质量上敢投入、肯投入。据悉,针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银行排队问题,上海金融系统在技术设备、信息技术、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投入并实施了改进措施,增加了1000多台自动取款机、700多个服务柜台和3000多名一线工作人员,使得银行排队问题得到较大的改善。目前公众满意度已从60%左右上升到79.29%,达到十大窗口行业的平均水平。
其实,从法律的角度看,储户与银行间是存储合同法律关系,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本是银行应尽的义务。银行又岂能以人手不足等理由来推脱?看来,关键还在于银行的经营理念问题,在于银行是否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官僚意识”、是否还存在垄断行业的霸权思维、是否真正树立客户至上的市场理念。
面对愈演愈烈的排队难问题,国内众多银行没有拿出足够的诚意来解决问题。再加上查询费、年费、账户管理费,近年来银行不顾公众的质疑,不断收取各种服务费。银行的这种傲慢直接导致市场的惩罚。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广东银行业服务满意度居民评价调查》显示,未来一年内,将有79.5%的广东居民有意向去外资银行办理业务。这是广大居民用行动表达对国内银行服务质量的强烈不满。
显然,给银行排队定最长时间,虽然银行的压力大了,投入也增加了,但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却提高了,它的付出必将得到市场和社会的回报。这不仅对百姓有利,从长远而言,也有利于增强国内银行的竞争力,对银行也有利。我们希望各地银行都能学学上海的做法,给排队时间定个规矩,给广大储户留个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