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企业新闻发布汇>> 正文

燕赵大地书画名家档:申盛林

企业报道  2015-02-09 13:41:24 阅读:

  【名家基本介绍】

  申盛林,字子峰,别署金壁,斋号大艺堂、八荷屏堂。1961年8月生于河北,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工书书法各体、擅画花鸟、山水,喜诗文。2006 年度,被评为“中国百杰书画家”,作品先后被中国常山文化艺术研究院、中国和谐文化建设促进会、中华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中国艺术家交流中心、焦点中国网·希望书画院、河北省文化名人联谊会、全国新媒体人联谊会、北京御龙古今艺术剧院、文化名人网、撼龙文化网等广泛收藏。

QQ截图20150207235204_副本.png

  【名师点拨】

  书画学有传承,申盛林青少年时功夫扎实,书画名噪乡里。

  1979年始,申盛林师从全国著名书画家、文字语言学家黄绮教授学习。真行隶草篆均法度森严,高格天成。书法结体特点:宏伟、端庄、秀隽;用笔雄健清丽,明快、潇洒、刚劲。榜书若巨鲸巡海,气势恢宏,独树一帜。

  国画作品师承任颐、齐璜、张大千等先贤暨西方印象派大师,曾深入研究并借鉴中外传统与现代多种绘画风格,博取采撷众家风尚之长,大胆创新,开立新风。腕下国画裁体虽属传 统内容,但构图立意、用笔均别具情趣和创意。创作时特别注重对笔墨、色彩变化的把握。探索绘画将中国画传统笔墨同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可取构成要素相融合,风格力求达到具象和抽象的结合、现代和古代的结合、现实和浪漫的结合。

  申盛林对诗词情有独钟,不断研究学习,时有精彩诗言迸发。其诗词歌赋源于造化,成于智悟;语言流畅、行云流水;用笔神采、情真意切;直抒胸臆、韵味悠长。

  【社会职务】

  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常山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和谐文化建设促进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华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书画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艺术家交流中心签约书画家

  全国新媒体人联谊会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

  焦点中国网·希望书画院 副院长

  世界华人联合总会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文化名人网首席书画家

  撼龙文化网签约书画家

  河北爱国书画院副院长

  河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河北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河北金融学院客座教授

  河北海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约书画家

  河北一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约书画家

  北京御龙古今艺术剧院签约书画家

  北京铭锋焦点整合营销有限公司签约书画家

( 010)申盛林 榜书(鹰)_副本.jpg
申盛林梅花(喜鹊登枝01_副本.jpg
申盛林鹰击长空之一_副本.jpg

  【硕果累累】

  1981年开始发表书画和诗文作品。数十次被《中国书画报》、《中国税务报》、《河北画报》、《河北日报》、《当代书画家》、《河北经济传媒》、《美文》、《财智》、《时代风采》、《榜样》、《冀商》、《燕赵晚报》、《绿色生活周刊》、《文化名人》等重要报刊杂志。

  并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中华网、焦点中国网 、资讯中国网、经济瞭望网、中文商业新闻网、河北新闻网、长城网、燕赵都市网等国内数百家网媒专题报道与推介。

  曾近百次参加河北省委宣传部、文联和书协举办的各种展览和国内一些展览。

  1987年,曾荣获河北省石家庄市首届青少年文化艺术节青年书画大赛书法一等奖。

  1987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首届青少年文化艺术节“青少年百米(书画)艺术长卷 ”艺术总策划。

  2002年,获全国“长江杯”书画 大赛国画银奖。

  2003年,获全国税务系统书画摄大赛书法铜奖。

  2004年,获“全国第二届民族美展”(中国美协和文化部主办)国画优秀奖。

  2006年,荣获“中国书画百杰”荣誉称号(票评)

  2007年,荣获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暨中国书画“金砚奖”银奖。全国迎奥运书画展览书法二等奖。参加中国榜书协会和云南省政府在北京举办的普耳茶“护牌”大型笔会。参加河北省政协书画展,省直公务员艺术创作展等。

  2010年,荣获第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最佳创作奖”。

  2012年,获“中华网”首届全国网络书法大赛二等奖。

  出版作品(部分)

  书画集《 中国邮政名信片—申盛林书画作品选 》

  作品集《 申盛林书画作品集 》

  作品集《大墨心象——申 盛林书法作品欣赏》

  诗文集《心旅沐歌——申盛林诗文选集》

  诗文集《 醉清风——大艺堂诗草 》

  艺术略传入选国内多部文化艺术辞典。

  多有书画精品被国内各级博物馆等单位和个人收藏。

更多专题
翱击长空的雄鹰

青岛开源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按市场化运作的公益性企业,它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有效试点 分类推进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电力“主辅分离”、“主多分离”改革已成为电力企业面临的一项非常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