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发现、拥有并且留住真正会做生意的人

企业报道  2015-02-08 10:13:20 阅读:

  近些年来弥漫于生意界中的MBA崇拜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毒素,只是商学院掀起的一场商业促销活动的产物,完全脱离经营实践。几乎所有的在市场上折桂的公司和学院MBA推销的标准化的、西化的概念、理论框架和方法,毫不相干。生意是按照如何把事情做成,特别是把不可能的事情做成的行动。而理论只是在讨论一个假设和另一个假设在逻辑上的联系。前者的标准非常明确、单纯,就是经济绩效。后者的标准则取决于理论是否精巧,能否在一个小圈子里引起共鸣。华为在电信行业创造的驻点办公、合资经营为特色的直销模式、史玉柱精明的市场测试方法、娃哈哈的宗庆后在资本运作上破釜沉舟式的赌博,在MBA的教科书上连影子都找不着。这说明依靠用抽象理论和引经据典武装起来的MBA做好生意近乎妄想。怎么办?答案是,返朴归真,在商言商。http://www.finance-people.com.cn/

  诚然,中国市场拥有大量的商机,第一批商海弄潮儿迈出了成功的坚实的第一步,那是因为他们善于把握商机,善于化不可能为可能。有一种误导,似乎企业做大了,控制是第一位的,于是复杂精巧的官僚结构应运而生,各种角色寄生在这种结构中,在几年的“规范经营”之后,大量商机丧失,精巧的结构轰然倒塌,企业终于弄垮了。在充满商机的中国市场,善于发现和把握商机、实现商机的人是第一位的。实际上,在快速发展中的条件下,保持简单的结构,保持面向客户的商人气味,那些基于复杂结构的假设往往都会消失。实际情况是,创业家在企业达到相当规模之前,很少考虑所谓的结构问题,而公司却运转得十分灵活。在许多经营规模达到几个亿的公司,实际上只有一个生意人,那就是老板。

  可以设想,一个公司拥有十个、一百个生意人会是什么情形?难道重重制肘、控制森严的结构能留住真正的生意人?这就必须做一个严肃的选择,是护住一个小盘子呢?还是缔造一个 “生意人集团”?时势造英雄。可以肯定,在商机涌动的中国,生意人才绝对不会少,这就是“机会中国”的新机会。如何发掘、保留、培养会做生意的人?如果不作出这些决策,增长战略恐怕难以奏效。(人民经济网

更多专题
翱击长空的雄鹰

青岛开源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按市场化运作的公益性企业,它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有效试点 分类推进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电力“主辅分离”、“主多分离”改革已成为电力企业面临的一项非常严峻的考验...